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帝国风云3 > 第四十一章 载誉而归(第2页)

第四十一章 载誉而归(第2页)

可以想像,日本在拿到三亿七千万两白银的赔款之后,肯定会把俄国当成头号敌人。

到此,冯承乾在远东的事情也算有了一个了结。

回国述职之前,冯承乾电请德皇,任命里希特霍芬男爵为帝国远东事务大臣,全权处理远东事务,并且又提尔皮茨少将继续担任帝国远东舰队司令,负责帝国在远东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勘探活动。

拿到任命书之后,冯承乾才搭乘邮轮返回帝国。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德皇一直给他留着帝国海军战争大臣的位置,在他去远东任职期间只任命了一位副臣。

一八九五年七月十五日,冯承乾回到柏林,继续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

虽然大清与日本的战争远在万里之外,但是造成的影响在欧洲都能感觉到,特别是黄海海战带来的启示。

回来后不久,冯承乾就收到消息,费希尔受到英国皇家海军重用。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因为费希尔还不到五十五岁,在将星如云的英国皇家海军中根本排不上号,让他担任第一海务大臣,着实年轻了一些,但是冯承乾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大东沟海战,已经证明了费希尔的理论,即拥有度优势的主力舰在海战中有主动权,能轻易压制度较慢的对手。

果真如此吗?

冯承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即度很重要,却不是唯一,只有性能均衡的战舰才能在海战中获得优势。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占尽优势,却没能击沉北洋舰队主力舰,反而多艘主力舰遭到重创。要不是北洋舰队素质低下,而且没有合理使用弹药,日本联合舰队被击败也不是不可能。

在费希尔的坚持下,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建造快战舰。

冯承乾没有跟风,因为他知道,所谓的“快战舰”很快就会被淘汰,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花费金钱。

年底,冯承乾向德皇提交了修改后的造舰计划。

在他规划的帝国第一个五年造舰计划中,已有三艘开工,还有两艘将在一八九六年与一八九七年建造。虽然这两艘战舰的设计工作都已启动,其中代号“”、即在一八九六年建造的那艘已经完成了设计,只等帝国政府拨款,但是冯承乾仍然决定推到重来,在一八九六年不建造主力舰,把两艘战舰的建造工作安排在一八九七年,而成为一级,即采用相同的设计方案。

德皇没有反对,俾斯麦也没有反对。

此时的冯承乾,不再无依无靠。远东之行后,冯承乾在帝国的地位大大提高,不但更得德皇期中,连俾斯麦都得礼让三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远东地区苦心经营数十年都没什么收获,当初连租借一个小小的金门岛都没办到,冯承乾只去了一年多就拿到了山东半岛。

更重要的是,帝国的资本家更加看好冯承乾。

通过与大清的军火贸易,以及在山东半岛上的势力扩张,帝国资本家在远东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喝水不忘挖井人,在冯承乾回到柏林后,几乎天天都有人请他赴宴。

有了实力,说话的声音自然更加响亮。

别说改变两艘战舰的建造计划,就算冯承乾提出扩大造舰规模,德皇与俾斯麦也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当然,冯承乾很理智,没有急着跟英国进行造舰比赛。

冯承乾的一贯原则是重质不重量。此外,帝国的工业实力还不够强大,科学技术水平也比不上老牌强国,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积累,因此没有必要建造太多的战舰,而是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提高战舰的性能。等到技术成熟、工业实力增强之后,再大批量建造战舰也不迟。

只是,每级战舰只建造一艘,也着实有点浪费。

此外,冯承乾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即随着造船实力增长,每年只建造一艘战舰,必然出现僧多粥少的问题,那些展起来的造船厂拿不到订单,迟早会倒闭,因此必须适当的扩大造舰规模。

问题是,大力建造主力舰的话,必然引起英国警惕,导致英德关系恶化。

想到这些问题,冯承乾开始制订帝国海军的第二个五年造舰计划,除了把主力舰的建造度提高百分之五十之外,他把重点放在了辅助战舰上,比如巡洋舰、驱逐舰,以及刚刚问世的潜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