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孙大人指了一条明路,自然要立刻分析分析,一回去就推行下去,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来开展。
“粮仓的地理位置确实十分重要,而且粮食保存也很重要。”
“对,陈粮的价格低廉,新粮的价格贵一些,如此下去,陈粮如何消耗就是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鼓励养家禽家畜啊,还可以考虑将粮食做简单的加工。”
“怎么加工?”
众人面面相觑,只好将视线看向孙教谕。
孙教谕思索了一下,说道:“这的确是个好问题,此番出海,本官会让人留意其他地方的粮食加工保存是怎么做的,让人把技法带回来。”
几位豫商神色一振,虽然这一次出不了海,可要是官府能够出面去寻找,那成功率大大提升了啊。
被指了一条明路的豫商十分高兴,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一旁的孙教谕也不打扰他们,等他们商议得差不多,饭点也快到了。
“诸位商议得如何?”
几位豫商意识到天色已暗,连忙作揖告辞,他们要是继续留在衙门,孙教谕恐怕还得管饭,他们倒是想请孙教谕吃饭,可孙教谕谁的宴请都不参加,明晃晃地告诉他们此路不通。
那就只能嘴上多说几句多谢,再回去将事情都落到实处,也便算是成了孙教谕一番美意。
等几位豫商离开后,梦龙来找孙教谕吃饭。
孙教谕来苏州不到十天,就让这里的行商大户都激动了起来,原本因为户籍而渐渐生出怨气的民声也被消解了,这些政令若真能推行下去,大明朝或许真能换一个样子,焕发出新的生机。
“孙大人,一道用饭?”
“如此甚好,梦大人请。”
两人在案桌前落座,衙门的伙食不算太差,孙教谕也是寒门出身,对于吃这一方面要求不高,梦龙则不然,他出身世族,自小吃过的好东西多了去了,是以衙门里还有他的小灶。
今日小灶做了几道直隶的官府菜,孙教谕吃不惯苏杭菜的甜口,今日吃到家乡菜胃口大开,尤其是一道锅包肘子,简直让他想起了当年考举子的时候。
那时候他家里尚且有余资,只是他在进士门前徘徊了太久,等到他中了进士等待候补官职的时候,父母却相继离世,等他丁忧回来,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
为了生计,孙教谕选择了当时大多数进士都不会选择的官职,给当时还是皇子的光宗讲课。
因为万历帝晚年追求丹道,对于儿子的教育简直毫不上心,导致光宗已经三十好几好大字不识几个,别说先帝熹宗和现今陛下了。
放一只羊是放,放三只羊也是放,孙教谕就这样领着俸禄给这倒霉的父子三人讲课。
后来光宗继位,不到一年就仙逝,接着便是熹宗继位,在位不到十年,他从风光到看透了党争,从此隐居在南阳,打算就这样过完这辈子。
什么朝局,谁当政,与他何干。
可后来,朝中老友叶阁老的信多了起来,一方面在央他出山,一方面以陛下的改变来做说客,他最后还是心软了,答应了去京城和陛下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