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剌加,也就是马六甲海峡,此地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的咽喉要道,而扼守要冲的马六甲港成为西方殖民者争夺的焦点。
在明武宗正德六年时,葡萄牙殖民者率先占领马六甲港,但是随着葡萄牙的衰弱,新崛起的荷兰人,对此地虎视眈眈,至崇祯十四年,新崛起的荷兰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港。
荷兰人夺取了马六甲,从此地收取过路费,每年都可以得到一大笔收入,在夺取马六甲后,荷兰本土本想大规模加强马六甲的防御,以及增加本地的驻军,用来防卫马六甲港。
只是当时的荷兰正在筹备和英国人的战争,以及荷兰在巴达维亚港的巨大投入,本土对马六甲港再投入巨大资金,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况且巴达维亚已经被荷兰人建设成了南洋海上贸易的枢纽点,利润极为丰厚。
因此,直到此时,荷兰人的主力依然在巴达维亚,只是这点力量,如翰燧格认为,对付海盗以及地方土邦那是绰绰有余了,只是面对一个新兴的帝国,没有援军,仅靠巴达维亚守军的话,那么巴达维亚定然是守不住的。
而巴达维亚一丢,马六甲港百分百也是守不住的,届时,荷兰在东方的据点都将消失。
其实在如翰燧格的心中,他认为如果援兵无法抵达,那就应该联络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势力刚刚触及南亚的英国人。
只是可惜的是,本土已经在筹备第二次和英国人的战争,和英国的联盟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而葡萄牙人已经早早的在澳门得到一处据点,他们也明确拒绝参加联盟,只有西班牙人因为失去了吕宋,对如翰燧格的建议十分有兴趣。
只是西班牙人在和乾朝争夺吕宋的战争中失败,他们在东方的力量已经极为衰弱,西荷两方联合起来,也不是乾朝的对手。
如翰燧格在得知郑成功再次出兵后,只能尽力而为,他命令将军械库打开,就地组织了一支过一千两百余人的土兵。
再配合荷兰兵两千三百人,如翰燧格认为有三千五百人驻守棱堡,守个一年定是不成问题,至于一年后粮食吃光了怎么办,如翰燧格觉得,到了那般绝路,他就算是投降了,回到本土,也将受到英雄一样的待遇。
………………
当庞大的舰队从渤泥启航,再次扑向巴达维亚时,在旗舰的郑成功,看着舰队乘风破浪,内心深处却莫名有些失落。
当年天子在江南崛起时,他的势力比起孟浚来说,并未弱了多少,只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孟浚犹如得了天命一般,迅崛起,而他却也只能无奈屈居其下。
正所谓自己拼不上,那就拼儿子,结果自己的长子看起来和孟浚的长子,也是有些差距,郑成功决定等这一仗结束后,便回返福建,亲自教导子嗣。
时间缓缓流逝,此次舰队航行,一路上顺风顺水,几乎没有碰到大的风浪,至昭武七年,十一月九日,舰队顺利抵达巴达维亚外海。
夜幕之上,墨色的苍穹繁星闪烁,在海上繁星似乎更加明亮,郑成功立于旗舰之,目光如炬,穿透夜色,前方已经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巴达维亚那座高高的灯塔。
见到灯塔,郑成功的心中松了一口气,郑家虽然海盗出身,但碰上那般大的风浪,也让郑成功心中有所余悸,现在舰队顺利抵达,那这一仗,已经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了。
海风呼啸,吹得战船的风帆猎猎作响,却丝毫未能扰乱郑成功沉稳的心境,他微微抬手,下达指令:“按计划行事,绕过炮台,大军登陆。”
上一次郑成功宁愿承受炮台的伤害,也要强攻在港口内的荷兰舰队,那就是因为如果不消灭舰队,那么步军登陆的过程也将变的极为危险,更不用说后续的补给,辎重运输。
虽然港口更适合登陆,但现在有炮台,郑成功自然不能在港口硬顶着炮台的威胁,强行登陆,只是别的地方水深不足,登陆部队只能更换小船登陆。
如此大规模舰队的出现,在瞭望塔上的荷兰守军也不是瞎子,很快没多久,瞭望塔上,突然亮起了火把,紧接着示警声划破夜空。
郑成功面色不改,毫不在意的下令道:“保持阵型,加前进!”他都已经决定绕过炮台了,如果能够悄然登陆那自然是最好,如果被现,那也无伤大局。
在瞭望塔示警后,在外围的炮台开始炮,一声声炮响,在巴达维亚的外海响彻,只是这些炮声似乎更像是告警声。
舰队隔着老远,炮弹根本无法威胁到登陆舰队,登陆部队对炮台的威慑也毫不意,炮弹击中海面升起的水柱,还隔几里,对登陆部队的威胁等于零。
负责登陆的士兵们纷纷登上事先准备好的小船,这些小船轻巧灵活,在大船的掩护下,趁着夜色向岸边划去。
划船的士兵们个个憋足了劲,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约小半个时辰,第一批小船成功抵达岸边,将士们迅跳下小船,冲向沙滩。
而负责划船的士兵,则朝着反方向奋力划去,他们要接应第二批登陆的部队。
在瞭望塔示警声响起时,如翰燧格在睡梦中被惊醒,此时的巴达维亚城内,那是一阵骚乱,军营中的士兵被紧急召集,穿上军服拿起火枪,他们在等待着如翰燧格的命令。
这时,荷兰残余舰队的司令官奥普达姆紧急求见总督如翰燧格,二人的脸色皆是一脸肃穆。
奥普达姆问如翰燧格,是否派兵出城,阻拦乾军登陆,如翰燧格沉思良久,就在奥普达姆已经有些等不及时,如翰燧格才摇摇头,说道:“我们的军队虽然有三千多人,对付土人自然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如果对上乾人,那么这点兵力,恐怕是无法阻拦他们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