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钰垂眸,不可置信的看着怀中这个曾经深爱的女人,他想看透她。但是,却从她躲闪的眼神中,察觉到了自己入了圈套。
于是,转息之间,他决定去看看是什么样的陷阱,在经过百花路时,一阵嗡嗡嗡的蜜蜂朝两人袭来。
定睛一看,原来是马蜂。
来不及思考这马蜂何处而来,冷钰就扯下外衫盖住二人,火离开现场。
待二人逃离马蜂,前面又冲出几条恶犬,凶狠的朝二人扑来,由于担心怀孕的谢怜儿,冷钰的手脚有些许束缚,施展不开。很快一只恶犬就盯上了背后落空的谢怜儿。
阴悄悄的夹着尾巴朝谢怜儿走来。
就当那恶犬快要咬上谢怜儿时,千钧一之际,冷钰一个飞身,抱起谢怜儿就往旁边躲去。
随后他气愤的一掌劈死那只恶犬,见状,其余几只也停住进攻的姿势,左右盘旋,等待机会。
由于拖着谢怜儿,冷钰被恶犬也缠得脱不开身。
这时一阵幽香飘过,十几只只恶犬像是吃了癫狂药一般,狂叫不已,猛的朝冷钰奔来,不知是不是方才那阵香味的原因,恶犬的战斗力提升了许多。疯狂朝冷钰撕咬,而一旁的谢怜儿也没好到哪去,重重的摔在地上,被恶犬追着撕咬。
很快,远方匆忙响起一阵脚步声。
“来人呀,快救人,快……”
太监们抄起棍子朝疯犬打去,几十个太监的乱棍挥舞下,恶犬纷纷丧命。
但是此时,谢怜儿已经奄奄一息,冷钰则累到瘫倒在地。
为的太监认出了谢怜儿和冷钰,疑惑的口吻喊道,“太子妃?钰王爷?您们怎么在这呀?”
来不及解释,冷钰吼道,“快救人。”
太监这才反应过来,昏迷的谢怜儿还躺在地上。
太监们将谢怜儿匆匆抱起来,朝不远处的太医院跑去,留下冷钰愣愣的看着地上那滩刺眼的血。
很快,太子等人闻声赶来太医院。
见浑身布满血痕且衣裳破烂的谢怜儿,太子假装心痛不已,扶在床榻边大哭大叫,十分失态。
皇上瞅了一眼,谢怜儿那样子实在凄惨。不由得问,“这宴会在太和殿,怎么会跑到百花路去?”
面对疑问,正想解释,却被太子抢先答道,“父皇,儿臣心里痛啊!怜儿说她在里面煤炭之气让她胸闷得紧,儿臣便让她出来透透气,哪知出去许久未见回来,儿臣才命人去寻……谁知……”
他欲言又止,十分委屈又悲痛道,“谁知,竟是与老七私会。老七……皇兄自认不曾有愧于你,为何要这般对待皇兄,这可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啊!”
此时,人群里,突兀的冒出一句,“是不是你的孩子还不一定呢?”
众人闻言,来不及追究是谁胆大包天说出这话。而是猜忌着,这人都出来私会了,这孩子估计也悬。
皇上闻言,眉头一皱,向来他是最怕皇家生出丑事,所以他才会极力隐藏皇后和九公主的丑事。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眼下,他十分恼怒道,“老七,你作何解释?”
冷钰冷笑一声,“父皇这是相信呢?”
不管皇上信与不信,此时,他的解释都略显苍白。
“若是有误会,解释清楚便可。”
皇上顺水推舟道。
“儿臣从未做过如此僭越之事,方才也只是出门恰巧遇到太子妃脚崴了,好心送她来太医院罢了。谁知路上又是马蜂,又是恶犬的。这不是他人故意为之吗?”
听到马蜂和恶犬,皇上似乎也觉得蹊跷,朝太医院的管事问道,“这太医院什么时候养起恶犬来了?还有马蜂,这百花路,全是常青叶,何来马蜂?”
管事上前哆哆嗦嗦道,“回,回皇上,那恶犬是三日前,李太医买进来试药的。明明关在后院好好的,不知怎的就跑出来了。那…那马蜂,臣也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此时,太子又再次逼问,“这太和殿离太医院就几百米远,老七为何不来屋内唤我,而是独自前往?”
冷钰懒得理他,这分明是对方设下的陷阱,并且以自己那未出世的孩子作为代价。想到这里,冷钰不由得冷讽,“太子当时可在屋内?若是不在,我去又如何能寻到人?这寒冬冻地,太子妃又怀有身孕,作为臣弟,又岂能眼睁睁看着她躺在地上受寒?”
话虽如此,但是,人们心中却嘀咕着皇家的八卦,早年,也是有人知晓冷钰与谢怜儿的事。所以,如今,倒是觉得此私会之事是真。
皇上看着面红耳赤的两个儿子,直叹气,于是,他朝禁卫军统领道,“封锁太和殿和太医院,查清马蜂和恶犬的来历。还太子妃和钰王爷一个公道。”
太子闻言,父亲还是偏心老七,这太子妃都流产了,自己的孩子都没了,他依旧要偏心老七。
他极力隐忍着心中的愤愤不平。
随后,由于宴会还未结束,皇上又将众人喊回太和殿。
“好了,太子妃也需要静养,宴会还未结束,回去!”
从太医院回来,接下来的宴会,也是各怀鬼胎,暗自揣摩。
这时,娴妃的贴身宫女莲心过来求救,“启禀皇上,求求您快派人去找找娴妃娘娘和端妃娘娘吧,她们二人在冷宫门口消失了。”
闻言,太后焦急问道,“她们去那干嘛?好端端的!”
莲心焦急的哭泣,“回禀太后,十三皇子顽皮跑去冷宫,太监婢子们追过去劝不回来,就请娘娘过去,谁知道不知怎地,十三皇子独自一人回来了,端妃娘娘和娴妃娘娘却不见了。冷宫的宫女说,长秋宫那边突然多了好多只黑猫。奴婢担心……”
太后惊呼,“皇帝,快派人去,端妃还怀着孕,大意不得。这要是冲撞了胎气,怕是……”
皇上眉头紧皱,焦急吩咐禁军去冷宫。
这时,皇后面色不太好看,似乎在担忧什么。
很快禁军就回来了,“报,在冷宫没有找到端妃娘娘和娴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