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城里来了一位县大爷赊刀完结 > 山河图(第2页)

山河图(第2页)

  “因为她母亲曾经对太皇太后大不敬,所以他是代为受过,一辈子都是罪人。”

  小小的宁冬坐在朱召身边,“什么意思啊?”

  “也罢,当时给你讲个小故事。”朱召叹口气,“当年他母亲奉命入宫为太皇太后作画,结果画了很多太皇太后都不满意,以为她是故意懈怠不尽心,于是下令把她留在宫中,何时画出何时放出宫。”

  宁冬:“这也太霸道了,那她又不是故意不画好的。”

  “嘘!”朱召按住她不知天高地的小嘴,“李惊鸿的母亲在宫中住了近一年,眼看太皇太后的第二个寿诞就要到了,父皇便下令,如果再画不出,就视作藐视皇室,满门抄斩。”

  宁冬小心脏倏然提到嗓子眼,“然后呢?”

  “然后他母亲通宵达旦,终于画出来了。结果。。。。”

  “嗯?”

  “结果在太皇太后寿诞当日,她突然一口鲜血喷在画上。没多久,太皇太后就薨了。”

  “那李惊鸿的娘亲呢?”

  朱召叹了一口气,“喷血之后,她就打入天牢,直至吐血身亡。父皇觉得正是她血溅寿宴才召开不详,因此迁怒于李家,特意下令,除非李惊鸿亡故,此生不得除去脚镣,要让他代母赎罪,时刻谨记李家罪行。”

  不光如此,每年太皇太后忌日,他都要受鞭打之刑,以告在天之灵。

  这是宁冬第一次感觉到权势的力量,轻而易举就可以毁人一生。

  李惊鸿的脚镣声成了她心痛之源,每次听到宁冬都回想起这段恐怖故事,无法想象,经受过如此磨难的李惊鸿是如何活到今日的。

  八月初,李惊鸿受鞭刑的日子。

  宁冬觉得自己一下长大了,喜欢蹦跳带风的双脚骤然沉,老老实实在寝宫待了一个月。

  朱召久不见她,特意过来探望,“怎么了?谁惹你了?”

  宁冬望着他一身太子袍,忽然想到宫里人都说他最近经常火,动辄板子伺候。

  “没有啊。”

  “那为什么不出门?”  她坐在鱼塘边,踢踢小脚,“出去也没意思。”

  朱召捏她薄薄的耳垂,“想不想出宫转转?”

  “能出去?”宁冬来了兴致,“就我们两个吗?”

  “还有太子妃,还有。。。”他故意卖关子,急得宁冬团团转。

  当听到李惊鸿的名字后,她激动抱住朱召。

  朱召忍俊不禁,嘱咐宫人收拾收拾,3日后就乘车出宫。

  朱召和太子妃同坐一车,宁冬和李惊鸿各自一车,路上风光无限,将秋季的悲凉风貌尽收眼内。

  恰逢暖日,他们爬上云山之巅,饮露采花,惬意逍遥。

  爬台阶时,朱召对李惊鸿说:“你说你自幼囚在宫中,没见过什么群山峻岭,画不出我朝锦绣山河,现在你看到了,回去就好好画吧。”

  李惊鸿:“奴才会尽力而为。”

  朱召满意点头,与太子妃走到前方亭子里休息,宁冬也跟上去,问:“表哥,为什么突然要惊鸿哥哥画锦绣山河?”

  太子妃见朱召羞于启齿,便代为回答:“前方战事不容乐观,需要向邻国借十万兵马,但他们要一幅我朝的山河图。”

  朱召愁容不展,“这幅图是小,他们分明是想知道我朝的地形,以便来日遣兵来犯。”

  明知邻国借兵是包藏祸心,但又不得不妥协,谁让本朝重文轻武多年,没有精兵强将可用。

  尽管他们二人忧心忡忡,仅有七岁的宁冬根本理解不了,她眼中只有立于悬崖峭壁上的李惊鸿。

  宁冬生在南方,见雪心喜是常性。京城的冬天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她却觉得雪依旧在

  ——就是李惊鸿。

  穿上纤尘不染的白衣,像冬天的雾凇一样,仙姿玉色,不惧千难万险,终年冰清玉洁。

  父亲曾说,希望她品质高洁,知足进取。从前她觉得迷茫,可见到李惊鸿后,忽觉这些一下有了具体模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