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刘宋有多乱 > 第八十八章 不负我也(第1页)

第八十八章 不负我也(第1页)

密信中所指之人便是诸葛长民。

诸葛长民祖籍是琅琊人,父辈南渡后定居丹徒,与刘裕算是同乡,与刘裕有所不同,此人颇有才干,写的一手行草,令人拍案叫绝。

由于喜好文学,桓玄得势时,就曾引用他为“参军平西军事”,但不久就因贪污被检肃。

换言之,这是一个桓玄都瞧不上的人。

后来在刘裕京口举事之际,诸葛长民的命运再次迎来了转折。通过踊跃相从义军,被封为辅国将军,后来参卫国安,更是直上青云,官至都督豫州及扬州之六郡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

诸葛长民官是越做越大,但本性却向来不改,贪淫骄横,为百姓所患苦。

尤其是趁着刘裕西征之时,仍旧不收敛、不收手,不恤政事,多聚珍宝美色,营建第宅,不知纪极,所在残虐。

百姓所苦,民愤汹汹。一时间坊间甚至传言待刘太尉班师回朝必定会办了诸葛长民这个大蛀虫。

人在做,天在看。

诸葛长民听到这些风言风语,自己都感到心虚,他自知与刘裕不是一路人,以对方的性格迟早会收拾自己。

不过他仗着当年京口起义有佐命之功,自认为拥有了一块免死金牌,依旧兢兢业业的贪污腐败。

可直到刘毅伏诛的消息传来,他才犹如五雷轰顶,幡然醒悟。

原来刘裕真的会杀人,不管你是谁。

一股兔死狐悲的感觉涌上心头,道:“‘昔年醢彭越,今年杀韩信。’祸其至矣!”

无形之中,诸葛长民已经把刘裕比作汉高祖刘邦,而他则是待宰得臣子。

贪财的人,往往害怕失去,心胸都不开阔。

一旦恐惧感逐渐占领了高地,心理压力无处宣泄,便产生了心理疾病。

茶不思、饭不香,就连夜眠都会惊起,跳踉,如与人相打。

病情如此严重,诸葛长民也不知哪根神经不对,竟然鬼使神差的找刘穆之,决定向他做一做心理咨询:“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

刘穆之听到诸葛长民之言,整个人都惊呆了,他身为刘裕在京口耳目,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当面置喙自己老板的,这无异于投案自。

顶梁柱刘裕不在建康,要之事便是稳住诸葛长民,刘穆之虽然是个胖子,但心眼子绝对够用,假意宽慰道:“刘公逆流而上,远征刘毅,却把老母和幼子全都交给您照顾,如果有一点点的不信任,哪里能这样呢?”

诸葛长民听到刘胖子之语,内心稍定,并充分感谢了刘胖子的问诊。

两人相谈甚欢,彼此深度交换了意见,但刘穆之显然违背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他转脸就将诸葛长民的病情以密信的形式汇报给了刘裕。

虽然诸葛长民病情有所稳定了,但其弟辅国将军诸葛黎民却着急了。

诸葛黎明的名字虽然很文艺,但其轻狡好利,是个狠角。在得知刘毅都满门抄斩了,自家哥哥仍旧无动于衷,大为干火。赶忙劝说哥哥:“黥布、彭越异体而势不偏全!今刘毅宗族覆亡,就是我诸葛氏的前车之鉴啊,再不趁刘裕未还建康搞点事情,大事休矣。”

诸葛黎明的言语如投枪匕一般,再次将诸葛长民带到了冷冰冰的现实之中。

诸葛长民emo的心才被治愈小半,再次陷入更深的恐惧。他也想反抗,但他那点谋略面对刘裕根本不够看的,满含泪水的说道:“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

好一个富贵是危机,诸葛长民到底是文化人,一番推理做的无懈可击。

如此丰富的心理活动,一如当年的李斯,想要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有诗云: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贪得无厌紧忙碌,忘了阎君把命钩。

舍死忘生图富贵,哪有一个肯回头。

诸葛长民焦虑皆因一个“贪”字,倘若真肯放下所有去做布衣,未必会落得如今的田地。其弟坚定的劝他造反,并且说的十分在理,他只得硬着头皮去尝试。

想要造刘裕的反,诸葛长民自知实力不济,病急乱投医,他又向远在冀州的刘敬宣修书一封:

“盘龙狠戾专恣,自取夷灭。异端将尽,世路方夷,富贵之事,相与共之。”

这封书信说的极为露骨,就差把“造反”二字写到封皮之上了。

诸葛长民在信中说被造反对象“自取夷灭”,可他忘了,谋之不臧之人,如何不是“自取夷灭”呢。

面对毫无保留的诸葛长民,刘敬宣直呼内行,当即表示“富贵之旨,非所敢当。”

虽说刘牢之“一人三”反,但是儿子未必会如此,刘敬宣可是坚定的刘裕党人,并且还是刘裕当年“以一逐千”的目击者。

刘敬宣本能的认为诸葛长民假酒喝多了,导致的神经官能症,敢跟刘裕叫板。为了避免好兄弟的误会,他当随后将这份书信原封不动的送往荆州。

大概就是这一封,成为了压死诸葛长民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裕看后无比心痛,若诸葛长民只是为财,尚且好说,但此人却如刘毅一般要的更多。

想他伐刘毅之时,将大后方全权交给这个“好兄弟”,本就有考验之意,没想到那个浓眉大眼的诸葛长民真的会闹出这么大的幺蛾子。

不过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虽然细心的刘裕早有防备,但被人背刺的感觉总是令人不爽的。

刘裕绝非忘恩负义之徒,相反他是一个极重感情之人,对付自己人,他总是犹豫再三,哪怕是恃才傲物的刘毅,他都曾经想过给他机会。

但这些在京口共同举义的好兄弟把他的忍让都当做了理所当然,怎能不让刘裕痛心疾。

好在还有几个好兄弟吧,刘裕宽慰自己道:“阿寿(刘敬宣)故为不负我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