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哪怕手术失败,健侧肢体的功能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然而现在,许秋直接对病人仅存的左手开刀了……这万一出点问题,右手没保住,左手也损伤了!
他们此刻都有点懵了。
包括助手和护士。
他们一直以为,左手是许秋术中验证运动感觉功能的。
比如在电生理检测下,测试左手有没有反应、受到刺激引起的电信号变化等等……
但,为什么最后挨了一刀!
“掌长肌腱。”
许秋头也没回,一边进行着解剖,一边解释着自己的操作。
他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反向神经肌腱复合移植术”。
原理就是截取邻近非功能主肌腱,将其与短缺的神经移植体末端结合,形成“神经肌腱复合体”,最终利用肌腱的力学支撑作用跨越缺损段。
许秋的动作很娴熟。
他先截取了五厘米左右的自体掌长肌腱。
纵向剖开,形成鞘状。
随后,将患侧颈七神经埋入肌腱鞘内,以缝合术固定。
而再次被延长五厘米厚,患侧颈七的分离长度终于够到了健侧颈七的位置!
最后,许秋再次进行神经缝合。
至此,一台不切断神经的颈七互换术完成!
这一刻,所有人都懵了。
只觉得脑袋嗡嗡的。
啊?
怎么这次连手术步骤都变了!
为什么不用切断颈七……而且居然还能用复合体来做最后的长度延伸?!
此时,就连赖光圳等人都觉得自己的世界观被刷新了。
不少人也在此刻感受到了与许秋之间如同天堑一般的差距。
一道“延长神经移植体长度”的问题,哪怕是赖光圳、范鑫等人,也只想到了自体静脉、人工神经导管、调整姿势或是Z字缝合等平庸的解法。
但许秋,出手就是两个王炸。
一个显微解剖,吃透了颈七神经的特性。
另一个复合体移植,则是直接突破了“纯神经移植”的思维,更是化用了肌腱的力学支撑作用与引导功能!
赖光圳此时吃惊得不行:“通过复合体提供临时支架,这种情况甚至可以引导轴突沿隧道生长!”
范鑫也目瞪口呆,道:“而且这种做法还能避免传统导管材料的异物反应风险!”
不止于此。
事实上,这种做法的优势更多,也更大。
许秋道出了几乎没有人看出来的一点,道:“我之前说过,采取这种办法,疗效也不会比第一台手术差多少。
“其原因就在于,相比于之前神经混乱无序的随机生长,复合体有了肌腱作为引导,轴突会定向生长。
“这种情况下,哪怕不应用神经束膜缝合、不进行淋巴系统的修复,预后保底也不会差。”
这话一出,全场顿时寂静。
而赖光圳几人的脸色已经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了。
他们仔细一想,复合体可能还真能做到这一点!
这意味着,此后医生不必再挑战难度极高的神经束膜缝合,只需要进行基础的神经缝合,互换的颈七神经生长也会有引导!
这一刻,赖光圳、范鑫等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惊愕与狂喜。
原本,因为只能治疗六个月内的偏瘫、颈七互换术应用范围比较小。
而又因为神经束膜缝合,这台手术的门槛也非常高。
但,许秋今天这两台手术,将两个问题全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