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人脉的重要性了。
如果帮许秋推行这项技术的人换成赖光圳,他可能只找得到一个霉国的小教授。
但让戴楠出手,对接的直接就是霉国外籍院士!
“这篇《技术要点》,我挑不出刺。”
最后,戴楠给出了自己的最终评价。
赖光圳等人也默默地合上了手中的文件,不约而同点头。
许秋的细致程度令人咋舌。
这篇《技术要点》一出,恐怕将变成神经外科领域必学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就像是每个医学生都必须学《内科学》《外科学》一般。
神经外科医生,踏足临床之后,恐怕也非得学《颈七互换术技术要点》不可。
原因很简单。
其余的各种手术,要么拜山头,要么得踏破门楣,要么得当主任的狗,否则基本上不可能学到真东西。
但《技术要点》却是创始人兼集大成者许秋的倾囊相授。
很多没有背景的医生,本来就没有几条路能走。
条条大路都是死路。
勤勤恳恳干几十年,可能都只是让主任多买了一套别墅。
然而如今,一项重要技术就这么摆在他们面前,任谁都会拼了命地学习……这正是改变命运之路,是真正的青云之梯。
勤能补拙的登天梯。
“既然都找不出毛病,《技术要点》本身已经足够完备了。许秋你打算什么时候公布?”戴楠问到了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新术式都有保护期。
术者可能会藏个一年两年。
五年的也有。
毕竟生怕后来者赶上。
不过,许秋显然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因而戴楠估摸着,可能一两个月就会推出。
不过许秋的答案还是让戴楠震惊了一把:“没问题的话,会议结束就直接公布吧。”
许秋这番话一出,会议室众人再次瞪大了眼睛。
啥?
真就一点都不保留?
要知道,临医可不是什么顶尖医院。
不先让临医多练习一两个月的话,到时候其他医院已经初步掌握了颈七互换术,临医可能还在半道上……
许秋却没有这样的担心。
技术既出,那就尽早用于临床,早些时日挽救如邹娅玉、彭月娇这样的患者。
至于临医……
有自己在,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技术要点》虽然详实,但再精妙的教科书,也比不上许秋本人坐镇。
“那这次就由你们临医来公布吧。”戴楠则没有多说什么,直接道。
原本,颈七互换术是研究所、协和、许秋共同的成果。
但现在,戴楠将全部利益让给了许秋。
一是因为,《技术要点》本就是完全由许秋写就。
二则是……临医都已经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协和再抢这点功劳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毕竟,这对于临医来说是扭转医院命运的机会。
而于协和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巩固全国第一院霸主地位的小利益而已。
或者说,在协和看来,颈七互换术项目取得成功、戴楠当选院士的几率又增加了一些,这已经是协和最大的收获了。
……
会议结束时,已经是傍晚七点多。
随后,一则公告自临医官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