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在原书中的描述是睚眦必报,谁要是得罪了他,欺负过他,他黑化以后,会一笔笔的算账,不择手段把人弄得生不如死。
她可不想被他折磨,能认怂就认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只可惜她那条五斤重的大鱼啊,在这缺吃少穿的石水村里,一条鱼能换不少东西呢。
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条鱼在石水村还是有不少人家愿意拿一些东西来
换,乔希瑶考虑到石水村人穷,可能换不了一整条鱼,于是把鱼分成了三个部分。
鱼头部分到一户姓李的人家,换了一小袋土豆,约莫有三斤重。
中间的部分到村支书家,换了半斤富强粉白面,两个红彤彤的大苹果,七八个拳头大小的红薯,一把绿油油水灵灵的芹菜。
鱼尾部分,她则走到村尾一处偏僻靠坡崖,只有两个窑洞口的人家前,站在院子外面喊:“有人在家吗?”
“是哪个驴日的在叫魂哩。”一个年纪七八岁左右,长得五官端正,因为平时爱满村跑,皮肤晒得黢黑的男娃,手里拎着一根烧火棍,气势汹汹地从窑洞里跑出来。
待看清院外站着的人后,男娃明显变得有些局促,“你,你是哪个,你找谁咧?”
乔希瑶微微一笑,“我是新来的知青,我叫乔希瑶,我手里有一大块新鲜的鱼尾,想找你家的大人,换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吃吃。你叫什么名字,你家的大人在不在家?”
“额叫黑娃,额妈这会儿不在家。”黑娃望着眼前长得跟天仙一般的人儿,黑黑的面皮变得滚烫,说起话来支支吾吾。
乔希瑶挑了挑眉,伸出一只手,指着他家屋里冒着烟的烟囱,“你妈要是不在家,那谁在做饭呢?”
“是额在做饭。”黑娃还没说话,一个长相清秀,左脸脸颊有一大片玫红胎记的十来岁女孩儿走了出来,眼神戒备的看着她,“知青同志,额们家穷,换不上你手里的鱼肉,你另找其他人家换吧。”
乔希瑶看着女孩儿,没有说话,眼神里带着些许哀伤。
前世她嫁给宋向荣之后,一直受宋家人磋磨,时常挨宋向荣母子的毒打,村里很多人,包括村支书都睁只眼闭只眼,不管他们的‘家事’。
只有黑娃的母亲,一个死了男人的寡妇,仗着自己是宋家人的亲戚,一直在替她说话,保护她,甚至替她掩护,让她往蒙国边境逃跑。
可惜她还是被解堰抓了回来,宋向荣知道后怀恨在心,伙同村里其他宋家人针对黑娃的母亲,还趁人不注意,推黑娃的母亲下山崖,致使黑娃的母亲摔断了腿,需要巨额医药费医治。
黑娃娃的姐姐——宋喜儿,为了给母亲治病,把家里所有的工分都兑换成了粮食,拿去卖了换钱买药也不够,不得已,她只能卖了自己,给一个老男人做童养媳,结果没过半年,被那男人活活打死。
而她的弟弟黑娃,因为家里没有粮食,宋母——罗秀兰躺在病床上无法出去干活挣工分换粮食,村里人就算接济了他们家,黑娃也都把粮食换成了药给罗秀兰用,自己却因为没有粮食吃,在大雪纷飞的冬天,活活饿死在雪地里。
一双儿女,不到一年的时间,不是被打死,就是被饿死,罗秀兰接受不了,大冬天拖着残躯,抱着饿死的黑娃,哭嚎了许久,最终抱着黑娃的尸体,爬到最高的黄土山坡,从山崖边一跃而下。
等村里人找到之时,他们已经被野狼啃食的只剩下两具残骸白骨。
即便残骸惨不忍睹,还是能看见,罗秀兰的白骨自始至终抱着黑娃的尸体,乔希瑶目睹了母子俩的惨状,震惊愤怒绝望之下,回到宋家,跟宋向荣爆发了前所未有的争吵,也就是那一次争吵,要了她的命。
罗秀兰一家人的死亡,可以说是因为乔希瑶导致的。
重活一世,面对前世对她好的罗秀兰母子三人,乔希瑶除了愧疚,心疼之外,更想好好的弥补他们。
但罗秀兰虽然是寡妇,长得相貌也不错,其本人性格坚毅,十分要强,她男人在三年前病死后,村里有不少老光棍打她的主意,她一概不理,也不理会村里许多女人给她做媒,只想一个人把一双儿女拉扯大。
乔希瑶要贸然给他们送钱,送吃喝用的,不但不会让罗秀兰心存感激,还会适得其反,觉得她别有用心。
她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接近他们,和罗秀兰母子三人慢慢交好,等取得他们的信任,再用钱财物资帮助他们,才能减轻自己心中的愧疚。
想到这里,乔希瑶语气温柔的说:“小姑娘,我没有恶意,我就是想换点新鲜的瓜果蔬菜吃吃,你们家要是有菜,不换鱼肉也没关系,我这里还有半斤白面,两个苹果,你问问你家大人换不换?”
喜儿看她神情真诚,知道她是知青,不会对他们家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想了想,她说:“你等着吧,额去问额妈换不换。”
转头拉着黑娃,一骨碌地跑回窑洞里面去。
喜儿
喜儿不多时跟黑娃从窑洞里出来,身后跟着一个身形干瘦,容貌周正,皮肤颇黑,穿着一件补丁秋衫的三十来岁中年妇女。
这个妇女就是喜儿的母亲——罗秀兰。
罗秀兰手里拿着一张抹布擦着手上的水,瞧见乔希瑶,倒是很热情的走到她面前说:“乔知青,不好意思,额两个娃子不懂事,说些背兴(丢人)话,今天是我大女娃子的过啐(生日),你的鱼额要了,你想换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