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堰拿镰刀的手一顿,浓眉紧皱道:“叔,我好手好脚的,去扒土豆做什么?”
扒土豆算是轻省的活计了,一般都分给村里的老幼妇孺做。
秋收之际,解堰一个一米八的大男人去干扒土豆的活儿,不说别人怎么想,他心理就过不去。
解志大步走到他面前,压低声音道:“你以为额想让你去扒土豆啊,这不是那两个新来的女知青太过打眼,村里的老少爷们儿都盯着她俩,我怕她俩单独去干活,会被那帮管不住□□的玩意儿闹出事儿,到时候像66年那年那个女知青一样,闹到县里去,我这个村支书都做不了。”
石水村第一批知青强制下乡的时候,有一个女知青也是长得如花似玉的,当时把整个村儿的老爷们给激动的,没事儿就在人家面前打转,动不动就占人家的便宜。
当时一大队的大队长,仗着自己是村干部,对那女知青一番威逼利诱后,竟然霸王硬上弓,把那女知青给强了。
事后那女知青没有屈服,一骨碌跑到县里告状,把一大队的队长直接告到县革委会和县长的面前,县长一听那还得了,当即派出公安干警,把那欺负了女知青的大队长给抓住,进行一番严加审讯后,在城里游街数日,最后跟另一批革命坏分子在政府广场当众枪毙。
当时石水村有不少村民专门跑去凑热闹,看到那大队长被击毙的画面之后,回来做了好几天的噩梦。
之后村里要选拔一大队的新队长,没一个人敢上任,实在是当时一大队队长被击毙的画面,让他们印象太深刻,都怕自己上任大队长后,一不小心被击毙。
因此石水村一大队从那年到现在,都没人举荐做一大队的队长,解志不得已,只能代理一大队的职务。
他既是村支书,又是一大队的队长,干着两份活计,却只领一份津贴,说实话,他很累,正琢磨着今年秋收以后,怎么着也要开个会,推举一个新的一大队队长出来,接替他的活儿。
这满村里,解志最信任的年轻后生,只有解堰。
解堰是他侄子,从小看到大,人品没得说,又当了快十年的兵,把乔希瑶这样娇俏漂亮的女知青交给他看,他是一万个放心。
解堰狭长眼眸扫了一眼乔希瑶,直接了当道:“叔,我妈不喜欢乔知青,让我离她远点,你要把我跟她安排在一起,就不怕我跟有了什么事儿,磋磨你给我介绍的好事?”
解志没想到这头,面露犹豫道:“那,我给你另外”
话还没说完,乔希瑶走了过来,笑脸盈盈道:“谢同志,今天就麻烦你拉。”
秋日火红的日头从东边升起,阳光照在乔希瑶的脸上,让她白皙如玉的皮肤蒙了一层橘红颜色,更显得她娇美无双,眼眸潋滟,拒绝的话让人说不出口。
解堰眉头依然紧拧着,薄薄的嘴唇紧抿成一条线,无声的
盯着乔希瑶。
乔希瑶原本挺高兴的,她的手受伤,村支书安排她跟解堰干活,肯定是有让解堰帮她干点活的意思,但看解堰板着一张脸,狭长的眼眸满是不悦,她的好心情也跌入谷底。
他就这么不愿意跟她一起干活?
解志琢磨了一会儿,到底自己是村支书,不好出尔反尔,挥着手说:“你们去吧,这几天秋收任务重,你俩别给我闹出什么事儿来,我一把年纪了,经不起你们这帮小年轻的折腾。”
解志都这么说了,解堰再怎么不愿意,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他转头去农具保管室放好镰刀,背上一个红柳树编制的背篓,不等乔希瑶,就往西坡顶上的土豆地里走。
乔希瑶从农具保管室里领出来一把锄头,看他已经走了,急急忙忙扛着锄头跟上去,“解同志,解堰,你等等我啊。”
解堰像没听见,大步流星地顺着纵横阡陌的村道往西坡走。
石水村西坡的土地,山下种得玉米、糜子之类需要一些水份的作物,半山以上,则种着比较耐旱的高粱、红薯、土豆之类的作物,中间还穿插种着一些冬小麦,收成当然不会好,不过种下去就是一份希望,村里人自然要好好的侍弄这些庄稼。
西坡种植主要粮食的作物偏少,这会儿村里人都在其他黄土高坡劳动干活,西坡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村里妇孺在干活。
为了避免被人看到自己跟乔希瑶走一道,到时候到自己母亲面前说闲话,解堰出了村子以后,专门挑着一条偏僻的小道,向着西坡背面山道行进。
金秋十月,秋风瑟瑟,黄土高原为数不多的树木叶子基本都已枯黄,风一吹,叶子随风飘落在山道之上,像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看起来格外有意境。
解堰身高腿长,背着背篓走得飞快,一点也没有要等乔希瑶的意思。
乔希瑶从村里追出来,早已经累得不行,看他不等自己,干脆不追了,倚在一颗落叶纷飞的槐树下,一只手撑着一人多腰身粗的树干喊:“解堰,你慢点行不行我又哪里得罪你了你走这么快干嘛。”
两人的距离离得挺远了,但解堰在部队里受过特殊训练,耳力比常人好,老远就听见乔希瑶那娇娇软软的喘气声,他不得不停下脚步,回头望向她。
满树枝叶枯黄的槐树下,穿着浅蓝色碎花秋长衣的姑娘,俏生生地站在树下,她那白净的脸蛋因为追赶他,出了不少细汗,脸颊发红,发丝凌乱,即便是这样,她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