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烨的规矩是皇子二十岁出宫立府,赵屿的府邸早在一年前开始修缮,而今终于修好,择了吉日搬了进去。
这可方便了六殿下,每日傍晚结束课业和事务便偷偷扎进将军府,第二日早朝时也是近侍将朝服送来,在将军府换好了直接去上朝。
这日赵屿忙的晚了些,到大将军府上已经过了晚膳的时辰,沈辞正在后院演武场练箭。
赵屿眼睁睁看着原本百步穿杨的大将军一箭脱了把,沈辞放下弓,握住右手手腕,皱紧了眉头。
“先生,”赵屿几步过去,拉起他右手手腕仔细的查看,“又疼了吗,今天是不是练习时间太长了?”
赵屿小心的揉着那人手腕,轻声劝他,“骨头还没长好呢,你别心急,好好养着,总会恢复的。今日喝骨头汤了吗?”
沈辞瞧着他就觉得好笑,“一日三餐送骨头汤,把你先生当狗养呢?”
“先生竟瞎说。”赵屿蹙眉,一本正经的教育他,“吃什么补什么,不光是骨头汤,那些药材补品也得记着吃。”
沈辞想起六殿下暴发户一般的给他成车的拉滋补药材,简直无语,想着孩子是不是当初穷怕了,这会儿有钱了就什么都往家里划拉。
“吃过晚膳了吗?”沈辞今儿的确练的有些久了,身子也乏了,就放下弓,带着赵屿进屋。
“没呢,今儿事情多,刚处理完。”赵屿扶着沈辞坐下,自己也挨着他坐在一边,给他端茶倒水,“南方洪灾越发严重,冲垮了三处堤防,淹了十几个村镇。陛下带着我们一起和户部商量赈灾的事情,不知不觉就过了时候。”
沈辞吩咐林引去给六殿下准备点吃的,接过茶喝了两口,捧在手心,继续听赵屿说着南方灾情。
今年这洪涝灾害着实厉害,沈辞得到的消息是南方许多小乡镇都被冲垮,难民涌入大城,情况可比眼下赵屿说的要混乱多了。听赵屿的意思,眼下朝廷还只顾着治水抗灾,一点都没意识到其他方面潜伏的危机。
“地方上人手还够吗?”沈辞捧着茶盏问。
“各地上书只说缺钱缺粮,倒没说人手不够。”
沈辞默默听着,忍不住皱了眉头。
最近六殿下日日过来蹭饭,将军府的厨房早有准备,菜肴都是预备好的,林引那边一吩咐,很快就上桌了。大将军勤俭惯了,一餐也简单,两荤一素加一份汤和点心,按照六殿下的饭量预备的。
“你吃过了?”见只预备了一副碗筷,赵屿便问。
“嗯。”沈辞盘算着南方的事儿,有点心不在焉。
“吃的什么,汤喝了吗,再一起吃一点?”赵屿最近盯沈辞吃饭盯得紧,两个月下来倒是给他身上养出了一点肉,摸着不再只是一身骨头架子,只是还是瘦啊,哪有将军是这般弱不禁风得模样。
“喝了,阿林盯着我,灌了好大一碗。”沈辞皱着眉头,觉得这俩人就是在养狗,每天各种骨头喂,不吃完还不行。话是这么说的,可沈辞还是跟着赵屿一起坐在桌前,一边说话,一边看着赵屿吃饭。
到底是年轻人啊,什么都吃的香。
“没用午饭吗?”沈辞看他狼吞虎咽的,给他盛了碗汤。
“宫里用的,没有你这里的好吃。”赵屿捧着碗喝了半碗。
沈辞笑他没见识,“宫里御膳还能没我这粗茶淡饭好。”
赵屿笑一笑,不说话。
沈辞见他吃的香,也有点馋,但是时候不早了,带油的吃了胃不舒服,便随手捡了一块糕点来吃。
看六殿下用膳极其下饭,沈辞陪着他,连着吃了三块小点心。赵屿将两荤一素和汤都吃干净,唯独点心没用动。
“不喜欢这个?”沈辞记着他小时候挺喜欢甜食,军营里头糕点什么的少,沈辞就让人去城里给他买,都是些寻常人家的普通点心,但赵屿很喜欢,舍不得一下子都吃完,要留起来吃好几天。
“你喜欢吃,就给你留着。”赵屿收拾好碗筷送出门,随口说了一句。
沈辞心里像是被蛰了一下,捏着半块点心,垂目笑了。真是个傻孩子,还以为是在北川,还以为大将军仍是那个穷鬼,还以为这点心是难得的东西,还是想什么好的都给他留着……
“林哥说药还得等一会儿熬好,先洗漱更衣吧。”赵屿回来,俯要去扶他,却被大将军抬手塞了半块糕点在嘴里。
“不用给我留着。”沈辞淡声道,“本将军是穷了点,但也不至于连你都养不起。”
赵屿一愣,含着那半块糕点,觉得心里有点麻,忍不住轻轻环住了那人的肩膀,头低下来,在他额角蹭了蹭。
自己已经贵为六殿下,说句不好听的,天下都有他一份。可沈辞还是想要养着他,给他预备着一日三餐,给他在自己院子里留一间屋子。
“作什么,跟只狗似的。”沈辞嫌弃的将他脑袋推开,却没有阻止他搂着自己肩膀。
“真甜,难怪你喜欢吃。”赵屿咽下糕点,又不要脸的凑过去,轻声道,“先生再喂我一块。”
沈辞嘴角抽了抽,有些无语,但是孩子撒娇嘛,哄着得了,于是又给塞了一块。
赵屿几口吞下去,又继续,“好吃,还要。”
“自己没长手。”沈辞不惯着了,将盘子塞给他,起身去屏风后更衣。
林引进来送热水,瞧见六殿下抱着一盘子糕点傻笑,于是自言自语,“这点心六殿下喜欢,明日让厨房多备一些。”
晚上多吃了几块糕点,沈辞有点不大舒服,沐浴更衣之后便躺下歇着。六殿下在榻边席地而坐,随手翻着书卷,等将军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