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规模不大,但参与者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京城各大名校的校长和知名教授纷纷到场。
许宁心里明白,大家真正期待见到的是杨芙青和王阳原两位前辈。
即便如此,这对他来说仍然是个重要的时刻,第一次以领导者的身份站在聚光灯下,他感到了一丝紧张。
不过,精心准备的大字演讲稿,以及对难词的注音帮助他放松了不少。
仪式进行时,展示环节过程出奇地顺利,特别是那段输出“he11oor1d”的汇编语言程序运行得无比顺畅,让人心怀感激。
仪式结束后是午餐会。
正如许宁所想,两位院士没聊几句就被人群包围。
杨芙青院士见状,迅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写下几个联系方式递给许宁,并轻声说:
“小许,这是我和老王的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你以后要是需要什么帮助,可以找我们。”
接过纸条时,许宁心中满是感激。
获得这样的私人联系方式,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认可。
至于为何会得到这样的优待,他一时还摸不着头脑,但这显然不只是因为他前几天帮了杨院士推荐的学生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时间里,许宁接受了来自各方的祝贺,虽然这些客人主要是为了两位院士而来,但他们也没有忽视这位年轻的东道主。
大约十分钟之后,许宁终于可以从人群中解脱出来,寻找片刻的宁静和一点食物补充能量。
正当他拿起一块牛肉放入餐盘时,一位看起来很年轻的面孔出现在他的身边。
“许教授,您好。”
许宁转过头,原本以为会听到一串千篇一律的赞美之词,没想到来者直入主题。
“我是魏仁礼,青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的研究生。想和您讨论金属热加工的工艺优化与控制课题。”
这个话题让许宁略感意外,他虽在控制学界小有名气,但金属热加工并非他的专长领域。更让他惊讶的是,青华大学似乎并不以金属材料加工闻名。
魏仁礼接着说:“这是我们军工学院承接41o厂项目的一部分,也是精工计划的重点。而您正是精工计划的总顾问,所以特来找您交流。”
许宁心中了然,提议道:“要不咱们边吃边聊?”他指着盘中的肉饼说道。
几分钟后,二人坐在角落的长桌旁,魏仁礼开始介绍项目。
“我们的任务是升级电火打孔设备为微细电火加工数控机床,并研高铌钛铝合金的熔模精密铸造工艺。”
“前者进展顺利,已经进入样机阶段;
后者则遇到难题,因为熔模铸造过程复杂,涉及力、热、电多种因素,材料性能又受元素成分影响,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仍难以模拟出完整的铸造流程。”
听完魏仁礼的解释,许宁明白了这是为了涡扇动机项目的升级做准备。
随着涡喷动机的成功,现在他们正着手于第三代涡扇动机的生产,这需要更高的技术标准和更先进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