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就道:“昨儿傍晚您娘家人才来到京城就去了那小宅院里暂住,定然不知道京城繁华。若能有御赐的料子给他们看,定能惊掉他们的下巴,让他们知道您在侯府的安逸。再能拿出一些御赐的料子送给他们,就更能显出您在侯府的尊荣了。”
林氏还不知道潘雪凝就是世子夫人潘氏的嫡亲侄女。
她再怎么也想不到,堂堂世子夫人的嫡亲侄女能够做通房,连个正儿八经的妾室姨娘都不算。
更不知道,潘氏现在最不想面对的就是娘家人,这意味着潘雪凝的事情要提上日程,开始和娘家人细数其中恩怨纠葛。
潘氏压根就没让潘家人住在侯府。
当时听闻潘家人到侯府门口了,她立刻让郭妈妈出府去,把槐花胡同那个院子收拾出来。等到潘家人来见过老夫人了,她美其名曰给个院子好让娘家人在京城安稳过中秋,亲自把人送到槐花胡同安置好。
当时娘家人说要见见雪凝,潘氏只推说雪凝这两日身子不舒服,等好一些了自会让相见。人就在府里,还能跑了不成?
再者,越三爷不喜府里有外人随便乱住,如果不走,等着越三爷赶人?
潘家人本想和侯府一起过中秋,这样能见到潘雪凝还能拉进和侯府的关系。
到底是越三爷的威名过大,不止扬名于京城,已然有天下人皆知的架势。
现听闻世子夫人提起越三爷,潘家人就没敢闹起来非要留下,而是乖乖跟着去了槐花胡同。
潘氏此时方觉得府里有越三这个人真好。
好不容易隔了一个晚上,尽量让自己忘记了和娘家人要对质的事情。好不容易,老三媳妇送来宫里御赐的好料子,稍后可以做些好的冬衣在外人面前显摆了。
现在冷不丁的被二儿媳兜头浇了个冷水,非要提及娘家人。
潘氏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大奶奶方氏赶紧在旁缓和气氛,扬声说:“坤哥儿,来,让祖母抱抱。”对潘氏说:“坤哥儿最近重了不少,您掂掂,只怕累着了您的手。”
潘氏虽心情不好,看到长孙还是喜爱的,何况小家伙憨头憨脑的跟老大小时候很像,更得她心意。
潘氏笑了笑,朝坤哥儿伸手。
谁知她伸出的手没能抱到坤哥,却被另一人再次挽住。
林氏见箱子里的皮料要分光了自己却什么都还没拿着,急得拉着潘氏的手臂,说:“母亲,您看——”
“住嘴。”潘氏轻喝。
林氏愣了愣,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母亲。自己一番心意不都是为了大房和潘家吗,哪里错了。
反正三奶奶那些料子也是不要的,多拿一些到大房来又怎么了。
越朝婉看不过去,低声和林氏说:“大嫂,这些料子随便拿出一个都是极其珍贵的。三嫂仁善,愿意分给我们。她乐意给谁便给谁,我们不好置喙分毫。”
林氏恼道:“你是妹妹,自然管不着。我是她嫂子,哪有嫂子要听弟妹吩咐的。”
越朝婉脾气温和却也不是任人拿捏的,何况母亲最宠爱的就是她,平时也不是吃闷亏的性子。
见林氏这般不上道,她也恼了,大声说:“什么吩咐不吩咐的?旁人的东西,乐意给你,你就接着。不乐意给你还能抱怨上了?三嫂最是心善的,莫说没惹她的都会善待,便是和她偶尔有小争执的,只要不是大事,她都能免则免。她这样好性子的都懒得理你,你不问问自个儿哪里有错,反倒是抱怨上了?你也不看看自己和三嫂之间的差距!”
四小姐这番话有气恼的成分在,也有故意让人听见的成分在,所以说的时候声量不小。
她就没打算替林氏遮掩。
满屋子的人闻言就都往这边看了过来。
越老夫人翻着手里的几个白虎皮和紫貂皮,知道老三媳妇是拿真正最好的东西孝敬自己的,心里头满意得很。
她明白老三绝对不会做这种事,定然都是老三媳妇决定的,自然对这孙媳妇愈发喜欢。
听闻越朝婉的话后,老夫人头也不抬,指尖摩挲着皮毛丝滑的纹理,笑着说:“老四,来,给祖母瞧瞧这料子做什么好。你们年轻人有眼光,给我参详参详。”顺势朝三奶奶招手,“知瑜,你是鲁国公府的表小姐,也是有眼力见的,帮忙给看看。”
林氏正待反驳。
越老夫人又道:“知瑜啊,前段时间公主送你的簪子和皇后娘娘赏的发钗怎么没戴上?真该戴着。免得在库房里落了灰,旁人总也看不到。”
清语知道祖母这是在帮自己说话,忙笑着扶了
扶头上步摇,“老祖宗可饶了我吧。今儿早晨三爷才选了这支您送的步摇给我插上,我若再戴上簪子发钗的,岂不是要脖子累死。”
越老夫人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就你最会偷懒。”
恰在这时,杨妈妈过来禀道:“老夫人,潘家人来了,说要见您和世子夫人。”
林氏顿时来了精神。
这番让大房吃了亏,可不正好让潘家人给评评理么。
好东西怎么都是她的……
越老夫人便让人请潘家人进来,叫大奶奶方氏带着坤哥儿先离开,毕竟孩子还小,没必要见外客再给吓着了。又吩咐人把三奶奶给各房的皮料都搬走。
可是婆子们速度再快,也赶不上潘家人急火火过来的速度。
门口就那么大地方,搬走也得陆续的来。各屋的皮料刚刚搬离,还没来得及将三奶奶还剩下一两块料子的箱子抬去旁屋,潘家人已经到了廊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