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箱电报单,在上面完整提取到左右十根手指的指纹。
另外,「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主管不知史?蒂文辞职后去了哪里,目前没有哪家公司来做背调了解情况。
麦考夫用放大镜一一对比史?蒂文的指纹。
最终确定白厅炸弹金属残片上的指纹,与乔治史?蒂文右手食指的指纹完全一致。
虽在剧院爆炸的炸弹碎片上没能采集到指纹,但凭着两枚炸弹完全相?同的设计构造,基本推定史?蒂文是两起投弹案的制弹者。
出于严谨,不排除史?蒂文有同伙,不能百分百断定他?也是亲手放置炸弹的那个人。
另外,同事鲍勃约翰逊捎来消息。
鲍勃走访了三十家药剂铺,查找弹药原材料的可疑购买者。
四?家店铺提到去年十二月初接待过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顾客。
那位客人长得太胖了,似乎胖到直不起背脊,很难不叫人记得他?。他?是灰白胡子的老头,略有爱尔兰口音。
麦考夫把胖老头购买的原料数量加起来。
扣除前两次爆炸的已用量,暂不计算损耗,推算剩余部分至少能炸两到三节车厢。
莫伦得知胖老头在药剂铺出没,又去核查了一遍。
其中一位店员表示,注意到老头外套的最后一粒纽扣有昆虫图案,轮廓很像蚂蚁。
怪就?怪在这位自带明晰记忆点的胖老头,四?家药剂铺员工们、周围居民、商户都没见过他?第二次。
胖老头似消失在茫茫人海。
也许,这是一种蓄意分散调查者注意力的手段。
投弹者是不低调,但也要争取足够时间?完成?三次投弹。
假设调查者思维简单,认为更容易找到外形特征明显的嫌犯,把人手集中在寻找胖老头,就?无法及时去追踪真正?的凶手。
乔治史?蒂文却无法想?到凭着指纹痕迹,已经锁定他?与投弹案的关联。
与其去找不知所踪的胖老头,不如去他?狩猎的森林瞧个究竟。
露娜没有同行。
明天要上班,到新公司刚刚十天,不便请假。
莫伦为露娜提供一个选项。
如果她觉得继续住租屋不安心,也不想?再?一次去住旅店,可以?到罗伯特街44号暂住几天,但无法保证这个地点就?安全。
毕竟门口的路灯被标记,这里也是被“昆虫胖老头”的重点关注的地方?之一。
露娜认真想?了想?,她的租屋与新公司很近。来回步行半小时,上班更方?便。
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她不搬家了。该上班继续上班,不能因为史?蒂文第二次影响工作。
黄昏,落日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