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朝臣殿上by枕庸讲的什么 > 第105章(第1页)

第105章(第1页)

「少傅是要回去祭祖?」

梅砚点头,「我家祖籍就在钱塘,当年阖府罹难後,母亲多方打点,祖父与父亲也得以尸骨还乡,就葬在钱塘浮山上。前些年有兄长时时祭拜,可今年兄长也入了仕,尚书令任上太忙,相对而言我比较清闲,况且又有许多年不曾回去了,这一趟是不能少的。」

梅砚很少会与宋澜提起梅家的旧事,宋澜便听得很认真,待梅砚说完了才点了点头,道:「少傅说得有理,这一趟是该回的,朕也应该与少傅同去。」

梅砚一口茶险些呛住。

「你说什麽?你要与我同去?」

宋澜凑到梅砚面前来,将他手里的茶接过去放在桌案上,然後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是啊,朕要与少傅过一辈子,合该敬告长辈的。」

梅砚皱眉看他:「宋青冥,你是不是魔障了?」

色|欲薰心到这般地步,连朝政也不顾了,你还记不记得自己是皇帝?

宋澜像是料到了梅砚会是这个反应,竟然一点都不着急,而是凑在梅砚耳边,很认真地说:「少傅,朕不会耽误朝政的,宋南曛一事平息之後,孟颜渊也收敛了许多,朝中局势安稳,虽有许多琐事,却不需要朕一一过目。朕陪少傅去钱塘,也好考察一下江南地带的风土人情,百利而无一害。」

理由给得极其充分,但梅砚极其不赞同。

「不可,钱塘离盛京虽不算远,但去一个来回也要月余,朝堂上不可一日无主,别说要去一个月,就是一天都不行。」

宋澜又依依不饶地辩驳了几句,但都因为梅砚的态度太过强硬,最终悻悻败下阵来。

他垂着脑袋,一副丧家之犬的模样:「那,那行吧,只是少傅这一去要多少时日,一个月?」

梅砚在他满是期待的目光下叹了口气,「总得两个月吧。」

「为什麽!」

宋澜再度跳起来。

梅砚皱着眉把他按下了,一脸无奈地说:「你这脾气是怎麽回事!」

宋澜老老实实闭了嘴,只听梅砚同他解释说:「我此次回钱塘,一是为了祭祖,二是为了拜见我的两位外祖。」

「两位外祖?」

重音落在了「两位」上。

梅砚点点头,继续解释:「我与兄长有两位外祖,不是外祖父和外祖母,而是外祖父和外祖父,他们两位年纪大了,又一直念叨我,此番我回去,势必是要多住几日的。」

若是旁人乍听此言,估计一时难以接受,但宋澜本就是那类人,顿时明白了过来。

他想起梅氏被抄家时逃过的妻族,一时想明白了许多事。

「当初少傅与兄长随唐夫人去了钱塘,安稳度日数年,无人知晓你们是梅太师的孙辈,想必这其中有两位外祖出的力气?」

梅砚不置可否。

宋澜又道:「如此看来两位外祖不是寻常人。」

梅砚便笑了:「的确如此,我翁翁叫做唐枕书,阿公叫做赵旌眠,正史里恐怕是寻不到他们二人的名字了,野史杂文里却还能找到,听说在多年前,也是盛京城里闻名遐迩的一对人物。」

唐枕书?赵旌眠?

到底是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再怎麽轰动一时的人物也渐渐变得不为人知,宋澜冥思苦想了许久,愣是没有想起关於这两人的只言片语。

他「嘶」了声,从梅砚的话中捕捉到了另一个关窍,道:「既然两位外祖也是盛京人士,少傅何不将他们接过来住,免得住在钱塘时时挂念。」

明明是十分合理的提议,梅砚却摇了摇头,「翁翁与阿公隐姓埋名多年,盛京城似乎是他们不愿回首的过往,所以哪怕当年我父亲出事,翁翁与阿公也不曾回来过,他们是不会回盛京的。」

宋澜一呆,这次是真的没有反应过来:「怎会如此?」

「各种详情我亦不知,小时候不懂事,倒是缠着翁翁问过几回,但他们显然不愿意说,後来也便不问了。」

是人都会有过往,有些过往辉煌灿烂,有些过往不可言说,而那风起云涌的往事,大约也只有在後人所着的杂书里才能寻觅一二了。

宋澜幽幽叹了口气,终於不再纠结於梅砚的两位外祖,却又不高兴起来。

「可是少傅这一走就是两个月啊!」

梅砚没好气地笑:「好陛下,你怎麽这样没出息?我不过是去两个月,你就这麽若即若离的,若有一日我不在了……」

「呸呸呸!」不等梅砚说完,宋澜就第三次跳起来,还伸手捂了他的嘴,「不吉利的话,少傅不可乱说。」

梅砚一双杏眸露出款款温光来,无奈地眨了眨眼睛。

宋澜这才松开了手。

这麽一捂一松,梅砚那浅薄的嘴唇便透出些许红艳来,再配上他那些许嗔怪的眼神,惹得宋澜喉头动了动。

「少傅,咱们好几天没在一处了。」

饱含缠绵的声音传过来,梅砚登时如临大敌,手上正端起来的茶盏也不端了,「哐」地一声放下,眸光顿冷。

「宋青冥!」梅砚推了推他,一如往昔地没推动,只得急促道,「我同你说正事呢,再说这光天化日的,你好歹要点脸。」

大概因为宋澜知道梅砚脾气好,所以梅砚每次说这些话都会被宋澜当成耳旁风,他勾着唇角,笑得满是不怀好意。

「朕只是想着少傅要走了,心下不舍,只亲一下,不做别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