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坠星sans图片 > 第50章(第1页)

第50章(第1页)

看似皇权君臣等级森严,实际上广袤土地上建立国家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务需要处理而维持这样固定的秩序。有才能有魄力,能在黑白道义之间掌握平衡的人,也正掌握着国家大多数命脉的官位。

其中最具才干,也最能打压暗地里排斥母亲和排斥母亲背后卑微家族的人,便仅有张先生一人。

张先生是最合适收拾旧山河的人选。既有些背景,又不是太引人注目的金贵出生,在所谓的前朝清流势力里他既不守旧,也不执拗。他的改革手段张弛有度,三代以下的朝廷新贵几乎没有利益影响,而陈旧腐朽无实权的公侯们的金钱财产几乎都被他压榨得干净,算是出去了王朝身上很大一块烂疮。

除了京城之外的仍有近十万的大小官员,张先生并不正式出面对付那些人,而是派遣那注定会因廉洁刚正流芳百世也没有善终的清官去出面巡查改革,几年下来裁决了半数官员,大部分农民都有能糊口的土地。张先生逆转了几代以来民穷才竭、边防松弛、国库空虚的局面。

在能写政绩的史书上恐怕会帝师的评价比皇帝更加崇高……

自从成为张先生的学生,皇帝比从前更加吃力在学习,脑子从没有一刻能跟得上张先生的活泛的思路。从前在书本上空泛的大道理被一一拆解为详细的带有根源和结局的例子故事,法则、仁爱、人性……或许是还有君臣这层关系在,也或许只是因为皇帝还年幼,张先生所讲述的道理都是善事,总而言之皇帝在一段时间里深感自己懒惰的想法甚是邪恶,头疼的症状说不定是上天因他信仰不坚定而降临的惩罚。

如果做皇帝非成明君不可,那皇帝也不是什么好差事。

宫廷内外远比从前的王府要森严得多,美丽的蝴蝶再飞不进来,贴身太监也再没有带着他去宫外夜市看过烟火。

倒是张先生先看出来皇帝的苦闷,再一次下课后,张先生说:“皇上,臣的家中有一对小玩意儿,可有意思了,明日臣带过来给陛下赏玩如何?”

皇帝喜欢新鲜的玩物,期待得很,连连点头。

可那礼物没能送到皇帝跟前,张先生食言了,编了个谎话:“献给陛下之物怕是有什么病气,不能带过来给您瞧了。”

之所以知道是谎话,是因为有人告诉皇帝:

“大监跟张大人说,陛下还需学习很多军国大事,现在不是玩乐消遣的时候。”

皇帝无所谓是谁过来向他告密的,也不记得那告密的人长什么样子,背后又是谁在指示。他只骇然曾经偷偷抱他出府玩乐,有趣的大伴竟会说出那么没意思的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纪伦常在皇帝逐渐成长中很难不意识到都是些骗人的瞎话。宫廷里哪里都有不公的打骂与训从,上位者永不可能永在上位,俯首者的野心永远难以彻底压制。人的欲望无法克制,随着时间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凶猛。真正廉洁心地纯净之人无人铭记,也是因为这人世多由贪婪之人说的算,所以相反的真正圣人不能开口。

皇帝再不聪敏也能开始看对账目,再一番核对后也觉察了不对劲,那厚实的账本没有一本算盘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哪怕找个算数神童来也理不清楚!不能,更不敢理清楚!朝堂之上皆是贪腐之人,不论是谁,为了什么,他们的底子不可能干净,其中贪污最甚也最显眼的必然是宫中宦官。自己贴身大伴与张先生这两个最喜欢讲仁义礼信,颇爱诗词歌赋的前朝清流到现在也陷入富贵淤泥里肮脏不堪,尽情沉醉在金钱的享受之中。

皇帝觉得自己的头疾并不是什么天降的惩罚,万分确定正是因为他无法享受皇权才会头痛不已。自己果然是个天生心胸狭隘之人,可谁不是呢?圣人君子能有几个?根本没有!

秦牧少年时家贫,一家人因饱受饥寒皆得了重病,他天生也不是干力气活的料,再怎么努力也凑不出治一家人病的钱,没怎么犹豫便想进宫做太监,净身后他熬过了危险的痛楚,将还算的上丰厚的奖励寄回了家中。太监都为家贫无背景甚至没几个写明白出生年月的贫苦之人,刚入宫的太监和刚入军营的兵一样都是受欺负的,虽踏足的是一条有所预料的艰苦之路,但他很幸运,幸运之处就在于他能被大监看见。

尽管朝廷改革已经算得上柔和缓慢,但陛下的秉笔太监还是因支持张先生改革早就被人给记恨上了,前朝还留在宫里的老人太监也都与之不和。

贪婪之人最大的缺点即为难以想象的占有欲,妄图只利用地位去控制他人,使得宫里许多人都和外头被改革豪门贵族们勾结。这让秉笔大监在皇宫里处理公事疲累无帮手,便注意到了能干的秦牧。

秦牧当差受的责罚都是上头宦官们看他不爽出气打的轻伤,从未出过任何过错,大监见到秦牧不卑不亢,不求多余回报的态度很有好感。相处过后虽没给过秦牧什么银钱好处,但心情好时亲自教导他琴棋书画,秦牧学得很快,还为之分担了不少的繁杂事物,在过目数千数万份文书后,秦牧日后也有了与文官们对峙的口才能力。和其他入宫的太监相比,秦牧没吃多少苦,虽失去做男人的权利,但做人的尊严没怎么被损耗,顶头上司还有要伺候的主子在那时候感觉还算英明。

秦牧预料后面的人生会有意义的。

在张先生死后不久皇帝真正掌权的日子也到来了,天子仍然不过二十,年轻气盛、野心勃勃。秦牧早就注意到皇帝开始用仇恨鄙视的目光看待张先生和秉笔大监。原来朝堂上先是有传闻,接着引起怀疑,后来查明的真相也不知是真实的还是胡诌的,就在张先生死后一个月不到便有查案的官员搜集证据落实了他们二人贪污的罪证,张先生家中财物查抄充公,大监被打发出了紫禁城,远远离开的政治权力中心,后来也是被抄了家,自尽而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