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我真没想穿越啊梦箩 > 第23节(第2页)

第23节(第2页)

他们还有在学校门口做宣传,三年级班上的同学都有在议论的,无非是里面的文具种类多,价格便宜,还有明星海报,英文磁带和录音机,学生还能提意见,提的多了,可以根据大家的想法进货。

比如这一次,少年先锋队成立45周年,各个小学有戴小红花,学赖宁,学雷锋,劳动实践,去烈士墓园扫墓一类的活动。文具店就顺势推出了红色和白色的彩纸,都是给大家折花用的。

祝霜降听了一耳朵,问讨论的同学:“文具店里的东西很便宜吗?”

没想到一说到价格,连小学生们都有倒不完的苦水,“我上次买尺子,我妈说我买贵了,多花了三倍的钱。”

“我买的自动铅笔也是,用了两天就坏,想要退已经找不到人了。”

有同学很有经验:“找到人也不会给你退的。”

九十年代,上到买房买车,下至购衣买菜,很多交易开口就是天价,然后相互还价。一件劣质的衬衣都能喊出几百元的价格,要是不会还价,你就带着这十块钱也能成交的衣服回家吧。

祝霜降穿越后就没自己买过东西,除了学校的小卖部,听着同学们的诉说只觉得离谱,她上辈子习以为常的明码标价,在这时候居然是珍稀物种。

大家放学后多了新去处,见她好奇,还跟她分享在店里的见闻:“那里的价格都有标签贴着,不还价,我妈妈都说价格实惠,让我以后到这里买。”

就像这一次,基本上所有班级的彩纸都是这家文具店买的,大家跟着老师学习裁剪戴的小红花和扫墓用的白花,小红花用别针别在胸口,白花则是拿在手上。

小学生手不稳,花剪得各式各样,千奇百怪,不过烈士陵园的叔叔阿姨们想来是不会介意的。大家在学校集合,一大早就出发了,陵园种了很多松柏,一片空旷、寂静,下车后老师们就让所有人按照班级列好队,要保持庄严肃穆,不要吵醒沉眠的英雄,听校长站在最前端讲述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艰苦奋斗。

校长讲的很有感染力,同学们一个个哭的稀里哗啦的,接着按不同的班级去给烈士们扫墓献花,要是看到长出的杂草,还要拔掉。

祝霜降抚去墓碑上的尘埃,将纸花放在墓前,看着上面经过多年风吹雨打已经褪了色的名字,突然想起了上辈子网友们做过的事。

回去后就给教导主任提意见了,张主任认真的听她说完:“祝同学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给烈士墓碑描名?”

“是啊,时间过去那么久,很多叔叔阿姨的名字都看不清了。”祝霜降回道:“而且我们在描红填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记住他们,还不用纸花污染环境。”

张主任哑然,没想到祝霜降同学还是个环保斗士,他说道:“你提的意见很好,老师很赞同,不过我们换一种方法。”

“之前戴老师不是夸你语文成绩和作文也很好吗?这样,你可以给我们学校的校报和新作文投稿,要是有想法,就把它写出来嘛!”

自从上了三年级,学校就会有很多书刊杂志要求学生订阅,比如校报,比如《新作文》、《阳光少年报》和《儿童文学》,要是对科学感兴趣,还有类似《少年科学画报》《我们爱科学》一类的书刊。

福利院和学校给院里的孩子很多补贴,但并不包括这一类课外书刊。因此祝霜降回到班级后问订阅了的同学借阅。班上很多同学都订了不同的书刊,他们优先相互交换着看,其他想要借阅的按照付出排队,她分别用一毛钱进行了插队,获得了几本书的优先观看权。

有个男生还将之前的几本月刊一起给她了:“你年纪小,照顾一下你,不要弄坏了。”

祝霜降比了个OK的手势:“放心,我从来不弄坏书。”

同学重复了一遍她的手势,对着同桌问:“这是什么意思。”

同桌一脸看白痴的表情:“这是三啊,一二三四的三!”

祝霜降听的无言以对,她翻到最后,抄了投稿地址和邮编电话,然后将所有书都过了一遍,记下各类杂志的风格。然后她发现了很多小学生写作的风格,喜欢用各类华丽的、花团锦簇的词句,大部分实际内容空洞乏味。

虽然不知道是校报杂志偏爱这种风格还是对孩子们的宽容鼓励,但她倾向于后者,因为偶尔也有写的几篇让人会心一笑的高质量文章,这些无一例外被重点推荐,放在榜首。

下课后祝霜降还了书,洛安彤想要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她责怪道:“你怎么还的这么快,我还想看呢?”

“你问再问他们借不就行了。”祝霜降看着已经被借给另一个同学的杂志。

洛安彤憋气,她坐在位置上郁闷道:“要排很久的队。”

“总会排到的,”祝霜降说道:“而且图书馆里也有很多好看的书,可以去图书馆里看看。”

“图书馆里的书大家都不去借,没人讨论的。”洛安彤算了祝霜降花的钱:“你花了三毛钱,就看了这么短的时间,太吃亏了。”

“下次再借记得要给我看知道吗?这样就值了。”

下午,祝霜降去小卖部买了信封和邮票,信封买十个送一个,邮票按票价来。

她先打了一遍草稿,确定中心思想,借扫墓一事,追忆往昔艰苦奋斗,活在当下和平安定,思索未来人生目标,越写越快,很顺畅的写完了一篇文章。

这种小学生投稿都不长,大多四五百字,基本没有超过一千字的。看着初稿,她突然想起了上辈子,小学中学时语文老师常常要大家根据某某事写一篇感想或者作文,大多在春游、参观博物馆、动物园一类的活动后。

每到这个时候,班上都是一片哀嚎,明明是那么开心的一天,却来这一出,老师的布置,在当时看来真是最煞风景的事。

没想到这辈子不用老师说,自己主动先去做了。她写了两篇不同的文章,封了信封分别寄给了《新作文》和《阳光少年报》,然后继续按部就班的上学。

这些书都是月刊,收稿退稿都很快,不超过一个月就会有消息。

现在即时通讯不发达,电话机没有普及,电话费昂贵,因此电报之外,写信依旧是主流。学校老师鼓励同学们交笔友,因此经常会有人去门卫那里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连小学生也不能免俗,祝霜降混在里面,一点都不突兀。

她每隔一个星期去看一次,终于在某天收到了两个杂志社的回信,两封信都是厚厚的一叠,一猜就知道里面有样刊。退稿都是言简意赅的,她的文章又不长,哪里需要这么厚,打开一看果然是。

除了样刊之外,杂志社还分别寄了六元和九元的稿费,她很快就抱着样刊回到了班级,将其塞回书包里,按部就班的继续学习。

祝霜降用了笔名,因此班上的同学订的月刊到了,也没人发现那个署名大雪的文章是她写的。她是估算文章发表的月份,按节气取的笔名,而小学生们对这类记叙文并不感兴趣,他们讨论更多的故事和笑话。

她将文章给张主任看,张主任先是夸奖了她,又有些可惜:“怎么想到取笔名了,直接用本名多好。”

周末,祝霜降还了看完的植物、地理类科普书,柏衡又给她带来新的,问她放在桌上的杂志:“这两本是什么?”

“我写的文章,在报纸和书刊上发表了,带来给你看看。”

柏衡看了她翻开的文章,“你们去给烈士扫墓了。”

“嗯,剪花的纸还是你家文具店买的呢。”

柏衡露出了一个微笑:“莲花小学是第二家开业的文具店。”又问她:“描金比献花好吗?”

“比纸花好吧,纸花多污染环境啊,鲜花又太贵了。”

“鲜花很贵吗?”柏衡想起了家中每天都替换的鲜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