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今年没有这次国际名校的赛艇赛,北大和清华也是要开展比赛的,而且已经办了六届了,就知道两所学校的赛艇水平都是不错的。
最后北大获得了冠军,哈弗和清华拿到了亚军跟季军,友谊赛到这里就结束了。
最后一晚,有篝火晚会和沙滩音乐节,在此之前,当然有颁奖典礼,颁发最佳创意策划奖;赛事组织奖;最佳团队奖;优秀运动员奖等等。
除了证书,还有奖金,钱不多,不过在莱临岛上吃吃喝喝足够了。
黄爷爷和黄奶奶现在不太爱热闹和拥挤的场合,等比赛和看比赛的人散去不少后,他慢悠悠的带着钓竿过来了。
“这里有去年新开发的钓场,听说明年还有垂钓大赛。”
祝霜降有些担心的看着他:“那您要参加比赛吗?”
黄爷爷一副我对比赛没兴趣的样子,“钓鱼嘛,还是自由自在的好。”
祝霜降松了一口气,可是她的样子太明显了,一下子就被黄爷爷看了出来,他吹胡子瞪眼的说道:“怎么?不信任我的钓鱼水平?”
还没等她说什么,黄爷爷开始呼喊:“漫漫,过来!”
沈漫成了吉祥物,黄爷爷每次挥杆之前,总会摸摸她的脑袋,祝霜降认真的盯着浮标,一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无事发生。
黄爷爷也觉得有些尴尬,他干咳了一声,问:“漫漫,你今天有想吃的菜吗?”
“我想吃红烧肉!”
“海里的,海里有想吃的吗?”
在岛上吃了好几天海鲜的沈漫摇头,最后看着爷爷期待的目光,勉为其难的说道:“那吃点海带吧。”
“海……海带?”
最后自然什么都没钓上来,祝霜降安慰黄爷爷,“其实钓场也不是不可以试一试,能被开发的,肯定是鱼获多的地方。”
“在钓场上,说不定运气就站在我们这边了呢?”
黄爷爷不太开心,但是他中午还是给沈漫点了海带排骨汤。
之后,祝霜降和柏衡跟着柏叔叔回到了首都,因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抗战胜利60周年。
全国各地都举办了各种活动,首都就有相关主题的大型展览,而且最上级还向全国所有健在的抗日战士、将领或其遗属颁发纪念章。
祝霜降曾经给洛海市敬老院的徐奶奶画过漫画,这次她和其他几位老革命一起,作为江东省代表前往首都,并受到了主席的接见。
事后祝霜降去宾馆看了徐奶奶,徐奶奶已经九十二岁了,神志依旧清醒,但她坐在轮椅上,早已行动不便。胸前只挂了两枚勋章,“前一枚是主席给我挂的,后一枚也是,我就算死,也要戴着它们去给我大哥看。”
“我要告诉他,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七十多年前,十六岁的少女不想履行包办婚姻,哪怕明知道她是累赘,可是投奔革命的哥哥还是带上了她。一路上不管遇到了争端,还是危险,兄长一直是照顾她的人。
在帮助她;教导她;被她气的跳脚的时候,兄长总是会长长的,无奈的叹气:“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以后可一定要争气啊!”
之后的兵火连天,战火纷飞,她成了坚定的革命战士,最亲近的兄长却早已不在她的身边。
见徐奶奶落泪,宾馆里负责照顾她的工作人员,连忙轻轻给她擦去了眼泪,推她回房间休息了。
北大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放着不少同学拿过来的鲜花,祝霜降把买的花和其他的放在一起,给在首都电视台工作的萧露学姐打了电话。
学姐在电话里问:“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央视,给那些来参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的老前辈,做个节目访谈?”
祝霜降纠正道:“建议,我只是建议。”
“你这个建议很好啊,我去跟上级提一提。”在挂断电话前,学姐说道:“谢谢学妹,以后要是还有什么好想法,记得告诉我一声,过几天请你吃饭!”
祝霜降继续在网络上更新之前没有完成的漫画,这次画的是如何给MP3下载歌曲,在很多人看来,这还要教?但她依旧画的很认真,好在这种她画的很快。
9月底,新浪联系祝霜降,邀请她入驻新浪博客。除此之外,他们还邀请了一大批名人入驻,大多是文娱行业的。
祝霜降答应了下来,还将之前画的一系列漫画搬运了过去,然后开始看电视。为了纪念抗战60周年,同样有不少主旋律的影视作品出现,比如《亮剑》。
柏衡开门进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走错门了,他听着电视里的台词,说道:“我爷爷也在看这部剧。”
“还挺好看的,”祝霜降有些可惜,“听说剧组经费很紧张,也就是不知道,要是知道的话,我一定给他们投资。”
“你有闲钱投资电视剧?”
“没有。”
“我的钱都可以给你!”
“……谢谢,暂时不需要。”
十月,祝霜降接到了学院通知,顺利拿到了保研资格,除此之外,秦雅也拿到了,李丽娜对自己申请失败很有数,因为她的绩点不是很高,因此她准备考研。
而伍宴静准备本科毕业后上班,考朝阳区的公务员,说着还有些犹豫,“其实去孔子学院当老师也挺好的。”
不过现在离毕业还早,她考虑的时间很多。
一周后,萧露学姐约祝霜降吃饭,专门找了一家西餐厅,两人面对面坐着,学姐说道:“你给我打完电话后,我就写了一份策划书递上去,那时候各地的革命老前辈们还没走,领导见了,当即拍板就要做这个节目。”
看到她高兴的样子,祝霜降问:“学姐有受到重用的吧?”
“毕竟策划书是我写的,”萧露看着她笑:“当然,最重要的是学妹你的好提议。”
吃饭的过程中,萧露跟她提了主持人的名字,非常有名,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那种。
“这么慎重?”
萧露在央视里工作好几年了,对她说道:“像这样的访谈节目,甚至都不看重收视率,而是要做成纪录片的模式,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要拿出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