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角色创造类是什么意思 > 第九讲(第1页)

第九讲(第1页)

第九讲

(学生开始提问。)

○真情实感和情绪泛滥之间有什么区别?

●当我说情绪泛滥时,我的所指与感触有关——历历在目,感人但是没有什么坚实的内心依据。真情实感则是情感来之且安之,基本真实,只有一点点不真实的成分。

○在表演中您如何区分这两者?

●你若是觉得挥洒自如,调动情绪不成困难,不用你生拉硬拽,那就是真情实感。你若能毫不费力地流真实的眼泪,那就是真情实感。当你费了天大的劲儿才挤出一滴眼泪,那就是情绪泛滥。它可能会感动观众。矫揉造作是情绪泛滥,但是通过表演使场面鲜活起来则是真情实感。

扮演哈姆雷特时,你拿起郁利克的头骨#pageNote#0,摸索它,是情绪泛滥;但如果你严肃地看着它,从心底感觉到这个头骨原本属于你的一个朋友,则是真情实感。要获得悲从中来的感觉,不妨想想过世的朋友。

昨天我试着给你们讲明白那种特别的、不寻常的记忆,也就是感觉的记忆没有任何外在的表现形式。要想重现某种感觉,你心中会自然地充满着这种感觉,无须别人要求你表演或创造它。如果你可以在内心蹑其踪迹,你会发现这种感觉就像回声,像往日某时唱出的音符,现在重新涌上心头,纯粹而又澄澈,却是一种真实重现,而不是人为虚构。

下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发展这种感

觉的记忆以及普通的记忆,使之成为演员的灵活、可行且实用的工具,就像普通的记忆之于你那样。你得明白,仅仅是心里懂了没什么用,你得付诸实践。在艺术、科学和商业领域,不要指望外力襄助;说来说去还是同一招:这是一种技术、实践和训练,没有别的。别以为你可以找灵感帮忙。艺术青年的问题在于,他们认为艺术是上帝的礼物——其实艺术是人类的苦工。如果别人夸你有才华或者有天分也不必在意。你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磨炼自己、提升自己,以求担得起这份赞美。认准目标,正确地训练特殊的记忆和普通的记忆,然后你就可以开路了——在演员获取不可或缺的浩瀚经验之路上迈出第一步。这一步绕不过去。如果你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那样无意识地前行,干上二十年,在绝对的黑暗中倾听、奋斗,试图闯出一条路,那么在十六年或二十年后,或者出于偶然,你碰上了一个跟你本人契合无间的角色,你或许会琢磨出此间的关窍。但这纯属偶然,偶然与艺术不搭界。指望撞大运是没有用的。

现在,按照我要求过的,假设你已经在内心发现并追踪到一两个或三个感觉记忆的例子,并紧追不放,你也知道了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即当你回想起——

○假设我一直明白蓝天为什么会让我伤心,那么,有一个步骤似乎

没有必要吧?

●假设你的确明白——你进入音乐家的语境体会一下。他有7个音符,从这7个音符能生发出9万乃至100万种组合。可他手中只有7个音符,他知道B调是B调——他要寻找的是B调跟别的音符,然后再跟别的音符,跟余下的其他音符的组合。你的情感也同理。你知道这是蓝天,但它还不是你拿过来化入角色的蓝天。你可以一遍又一遍地使用对于蓝天的感觉记忆,每一次的效果却因情境而各有不同。例如,在扮演奥菲利娅时,你的悲伤会是某一种类型。所以你才有必要经历这些步骤,从情感和心理上查看生活中的经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动用这些音符。

如何塑造人物。对演员来说,性格化就像设计师挑选出来用于画图的那张纸。打动观众的情感或火花是属于你自己的。无论扮演任何角色——轻佻女子或者年老妇人——情感都是你的,而且会一直伴随着你。它是你存在银行里的黄金资产,是你内心的宝藏,你不应该挥霍它。

○当我们有技术点之类的东西要考虑时,我们如何把上述内容全都记在脑子里呢?

●经过技术上的培训,记住舞台动作或者形体塑造不会有丝毫困难。形体训练能让你的肌肉记住身体在舞台动作中的每个特定阶段做何表现。在莫斯科艺术剧院,我们曾

多次训练在人群之中表演。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演出,白天则进行排练,我们在人群中训练这种记忆,五十人也好一百人也罢;你得记住类似你必须处于舞台中央这样的技术点。有时要记住的舞台动作则复杂得多,相比之下主角的走位就算简单的了,不过由于我们年轻时训练有素,要记住整个人群的舞台动作对我来说也不在话下。这不过是技术罢了。

○您怎么看表演中的内部性格化?

●举例来说——守财奴、吝啬鬼的内部性格化。吝啬鬼是什么人?一个对某种事物——金子——爱得山高水深的人,一个压根儿不关心自己的人,一个时刻警惕着危险的人。你决定以此来进行内部性格化。现在你开始酝酿情绪,你看着一块金子,说道:“这是一块锡,我得对它产生真爱,几乎称得上膜拜。”这种感觉并不存在——不真实——我到哪里去找呢?我去翻我的“金色盒子”(在你内心)。我爱什么?我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假设你爱的是炎炎夏日里的一个冰西瓜。去年夏天,有一次你渴极了,满心想着喝一杯饮料——假设你身上连一毛钱都没有带。你简直打算去偷了。现在,你开始想西瓜——酷暑,你心中会充满某种你自己的情感,它就近似于那种对金钱的悭吝与贪婪的感觉。随后付诸动作。西瓜不存在,金子也不存在

。说不定你对真金白银的感觉,还不如对西瓜那么热切。记住下一条。这种人并不关心自己。他不在乎自己的言谈、衣着,对这些无动于衷。你可以找找自己类似的情形,哪怕只有一秒钟。你哪怕穷困潦倒,也不会不修边幅。看着窗外,你突然记起,在芝加哥,有这样一天,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街上,他之所以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是因为他周身笼罩着毁灭的气息,因为他已经彻底自暴自弃了。你借助双眼从外部找到了那种感觉——你从未亲身体验过的感觉;你试着从外表入手去复制那种性格化——服装会帮你的忙。第三条就是没完没了的危险。

什么是没完没了的危险和没完没了的猜疑?毫无疑问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夜里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你寻找声音的来源,试着再次入睡,随后声音再度响起。你可以把这些演出来。现在用你自己的情感,把这三条融合到一起,就有了你的性格化。完成内部性格化之后,如果你能保持住,对每个人都心存猜疑,又不在乎自己是什么样子,你就成了那个吝啬鬼。外部性格化是世上最容易的事情——但如何控制你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拿一个老吝啬鬼来说,你必须留意没牙的老人怎么说话,他的下颌怎样慢吞吞地带动不起来。这些无非是对嘴部的控制,没有别的。接下来,一个老人不能这

样坐。(示范)他坐的时候必须带着一种僵硬感。假设这个吝啬鬼腿脚不利落。分析一下不利落的状态,哪里不利落?你决定了,是髋关节的毛病。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向身体发送命令,关注胯部的动作,然后你就会形成对胯部的无意识的控制。

正如你们所见,如果你一步一步地去做,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但要把这些都落实到角色身上,要表演得鲜活、真挚而又自如呢?我的答案是,这就跟弹钢琴、吹长笛等等一样简单。有人说过,唱歌需要悦耳动听的曲调、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只有通过训练、没完没了的重复,每次都有寸进之功,才能终有所成。你要在年轻时培养出专业态度,在这个国家,专业态度是个天大的难题。人们做生意很专业,搞艺术却很业余。艺术必须像汽车生产一样专业。这里没有天才。你必须明白,在能够控制自己的声音之前,别去琢磨天才这回事。

例如,如果他们请我演罗密欧,我应该回答:“对不起,已经过了岁数;我演不了。”对我而言是不可能了,但是——(示范)萨尔维尼61岁访问莫斯科时,胡须都灰白了,还有些老观众记着二十年前的他,请他演罗密欧,他说:“你们是在拿我开心。我有了肚腩,胡须也白了,你们居然要我演罗密欧。”但是他们非常坚持,说:“我们只求

您演一场。”最后,他盛情难却就答应了,但他说他不化装,也不穿罗密欧的戏服,只穿一件黑色的长袍,也不戴假发。“我就跟平时一样。”他说。这位演员就这样在一场完整演出中便装登台了。起初,在他入场时,你觉得:“哦,真遗憾,他干吗要演呢?”但到了第三、第四句台词,你就会忘记他的外表,只记得他出色的声音技术。如果你闭上双眼,他的表演方式会让你感叹:“好一头年轻的狮子在说话。”这件不可能的事在舞台上变得可能。

对于年轻演员来说,表演应该不存在限制。“不,我演不了这个角色。”——如果你年轻,仅有30岁,你必须能够扮演任何一个角色。为了最佳的阵容安排,你可能会被邀请出演一个并不年轻的角色。但那不应该是因为你演不了年轻的角色。如果你是个匠人,做哪种选择对你有什么分别?一位真正的鞋匠——就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什么都做得了。

你追随你的某种情感,究其原因,在心理上为自己创造出同样的情感。着手归档和查看。拣选出所有或多或少对你有一定重要性的内容。有趣的素材也要毫不犹豫地添加进去,因为它们可能十分用得着。举例来说:蚊子。我怎么才能获得谋杀的体验?我一向会说:“你是怎么拍死一只蚊子的?”记住这只蚊子,如果你把它归档装

在心里,饰演角色时就用得上了。如果你想把素材写下来,别犹豫,书写能够大大增强你对素材的把控。再说一遍,良好的品位、敏捷的头脑,再加上辛勤的努力,你定会成功,一切随手拈来。写下来,开展你自己的业务,日复一日收集各种情感。经过一段时间,比如说两周,你就能拥有一份记录自身情感的小档案。回头看看第一种情感,心里想想:“我怎么才能唤回那种情感?独自一人,那是什么——是蓝天吗?”不要去想这种情感,而是要想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蓝天,蓝天,蓝色,天空的形态——突然,思绪启动了——第一次是怎么回事?我在山里,我很伤心。在你不知不觉中,悲伤会袭来。现在试着保持住这种悲伤,你可能会要求自己:“我要去买份报纸,然后回家,我要一直保持这种感觉;哪怕在街上遇到最开心的人,也要维系内心的悲伤。我不会破坏它。”不必如此!给自己设定两三分钟的时限,时间一到,便要转悲为喜。与你自己合作,仿佛你是自己的导演。起初很不容易做到。需要悲伤的时候你可能正在兴头上,反之亦然。没关系,只管搜寻下去。以后,在扮演角色时,当你碰到杰德·哈里斯、舒伯特、莱因哈特这样的导演,#pageNote#1如果你习惯于自我约束,如果你知道如何服从自己的命令,你就会明白这样做

的道理,因为来自你自己的要求会比来自外界的要求困难得多。

所以,两个星期后,重启已经归档的被遗忘的情感,试着一一再现,但如今是命令自己去做。从现在开始进行训练,每天规定一段时间,通过心理过程,重温你的情感。

你知道,除了快乐与悲伤之外,该手法还可以应用于形形色色的感觉——吝啬、嫉妒、慷慨……直至成千上万。一举一动,你都可以记录为某种情感、某种感觉。做一点儿微小的工作,你就可以追本溯源,找出它什么时候出现在你心中。如果你忘却了既有的感觉,那就追忆重建,再忘就再建,如是者三,这就意味着:假设你找到了一次蓝天,你能在两个星期之内回想起来(这是第二次),然后再来一次。我敢打赌,你永远都忘不了它。

事实是,你们中有些人能在两个星期内搞定十二种情感,有些人却只能掌握三四种。别泄气。这些训练要求特别的头脑,就像有些人算数轻而易举,有些人却没这么迅速。

我们每个人都自恋,表现形式就是虚荣——抱负。“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演员。”可这需要付出时间,还得有强大的干劲与毅力。但实践一年或十五个月后(你在这段时间内有没有演出过并不重要),只要你按照要求坚持练习,就能变成真正“有戏”的演员,这抵得上二十年的表演经验。你会

拥有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那里所富有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全都属于你自己。这才是重点。麻烦的是,你们大多数人会重复别人的感觉。这就是传统的负面影响。一位好演员出现了,比如约翰·巴里摩尔,然后会有一代男主角试图成为巴里摩尔,他们不知道如何探索自己的感觉,只会把巴里摩尔当成好演员的典范来模仿,毕竟最省力的途径非常诱人:你们都一心想成为约翰·巴里摩尔,这就叫重复。

瞧瞧才华横溢如艾伯特·卡罗尔#pageNote#2者是如何陨落的吧,正因为他只会袭人故智。他出手不凡,在百老汇音乐剧《痴人大秀》(GrandStreetFollies)中大获成功,他模仿的正是巴里摩尔,但现在,只过了短短三年,他就不见了踪影。他的表演全都来自巴里摩尔。这就说明,重复,哪怕是无意识的,也能毁掉一个人。留神观看别的演员是怎么做的。例如,哈特曼在《丹东之死》(DantonsDeath)中#pageNote#3用表演赢得观众之后,会转过身来,向你眨眼睛。不要模仿他。规避他的缺点。如果你在这些细节上肯花心思,就能不断增长经验。哈特曼的动作是否意味着他注意力不集中,有意卖弄呢?抑或不是卖弄,而是实际上进入了角色,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演技派,他只是略微放松一下?如你们所知,每个优秀

的演讲者都会不时讲个笑话,让你们放松片刻。因此,有些演员偶尔也会玩儿上这么一手。别忘了,这种小把戏离不开炉火纯青的演技,比如你有朝一日也能演丹东的时候。不要立即照搬。

○当您表演时,有人打断您怎么办?

●我知道一个很好的补救措施,不过执行起来需要巨大的意志力。当有人打断表演时,如果你愿意,盯着他,用眼神告诉他,“别当该死的傻瓜”,这个人就蔫了。控制住你自己,而要在台上把持住自己需要相当的技术。有了精湛的技术,你就不可能让我笑场。如果我不是紧张得精疲力竭,你不可能让我笑场,但同时,当我想笑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让我笑更容易了。这就是演技过关。

另一个好办法是准确把握你在表演中的情感,随机应变。假设你不得不说一句台词“请你把那本书给我好吗?”,而这句台词的动作是你不想跟那个人有任何瓜葛。你要结束两人之间的牵连,可就在你这句台词出口之前,有人逗你笑,你忍俊不禁,那就保持笑容,顺势进行调整。“请你把那本书给我好吗?”(面带笑容)把笑容释放出来,像把蒸汽或者汽油化为车辆的动力一样,否则它要爆炸的。给它另外开辟一条渠道,而不是拦腰建一道堤坝,因为它能漫过堤坝。如果你善于随机应变,你总能把笑容应用于自己的

目标。

……不是经由你的大脑,而是通过你的内心。重要的是找到它的原因。正如我昨天所言,因为我穿着那件衣服,感觉很舒服。或者因为我遇到了那个总能让我开心的人,我看到了她的名字或她的照片,这才心花怒放。或者我闻到了铃兰花的芬芳,此前发生的一桩与之相关的事情让我很伤心。首先要追根溯源。以后,当你功底扎实了,也许可以略过上一步,直接像查看数字一样翻检感觉。你精通数字,可以牢记电话号码。经过训练,你无须追忆来源即可回想起它们。但在情感方面还做不到。你不得不先追踪大约五十个例子,一一探究因由或来源。

接下来,在你确实回溯了一个类似的例子,想明白了原因就是一片蓝天后,在你憬然有悟的那一刻,在你思忖的那一两分钟,它已经记录进你的大脑,第二次印在了底片上;它或多或少总可以嵌入既有的画面,但是从无意识的变成了有意识的,因为它是执行了你的命令经由大脑完成的。

○您为什么说是第二次?

●你莫名地黯然神伤。你正在打猎。“为什么我心里难过?”你得出结论,因为我在眺望蓝天,蓝天总是让我悲伤。早上就是这样,夏天也是这样,蓝天出现的那一刻,我就会悲从中来。当你意识到了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二次。本来是无意识的,你看

到蓝天,不经意间悲伤涌上心头;在你明白它是什么并说出蓝天的那一刻,你为自己重构了情境,为自己打造了一出小小的虚构的戏剧,从中你找到了深埋心底的原因。当你说出蓝天这个词的时候,就是第二次。

现在,假设你说出了这个词,第二次唤回了它,随后又忘记了。下一次也许是一天、两天、三天或五天后,又或者是一年后,这没什么分别,雁过留声,情感会存储在你的记忆中。你拿到一个角色,读到剧本中写一个女人站在房间里,众人均已离去,留下她一个人,郁郁寡欢。你心想,我到哪里去寻找孤独和寂寞的感觉呢?你打开内心那个“金色盒子”,想到“蓝天”,因为它记录在你的情感里、你的大脑里,它是一种完全切实的存在。你可以借它之力。你可以自然而然地变得悲伤,无须假作难过,因为大自然给了你蓝色。大自然选择了你作为某张照片的底片,将画面永存你心底。你用自己的心灵洗出了那张照片,然后归档,放入文件盒;一旦有需要,打开文件,它就探手可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