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创造一个角色的关键点是什么 > 何谓精神的或情绪的记忆(第1页)

何谓精神的或情绪的记忆(第1页)

何谓精神的或情绪的记忆?

这一情感活动是大约四十年前由法国心理学家里博首先提出的。根据他的定义,情绪的记忆是人体组织暗中存储种种心理冲击和情感,并且在出现类似的外部身体反应时复活相关情绪的能力。

举例来说,一个姑娘捧着一束刚刚采摘的新鲜欲滴的铃兰花回家,却听到自己深爱的未婚夫离世的噩耗。她听到这个消息的同时,也闻到了鲜花的芳香。很多年过去了。她结婚了,生活美满——但是每次闻到铃兰花的芳香,她就会心中骤然一紧,正如悲剧发生的那一刻,但她自己甚至都不曾意识到这一点。不仅如此,只要她瞥那种花一眼,泪水就会无意识地涌上眼眶。后来,这成了一种习惯,伴随着她,直至生命的终点。

第二个例子:

一对年轻人在乡野间漫步,走过一大片菜园时,小伙子向姑娘示爱、求婚,姑娘接受了。他们吃着刚从菜畦里采摘来的新鲜黄瓜。回家时嘴里还有黄瓜的味道,而且手里拎着满满一篮子。

他们结婚多年,已经忘记了这一插曲——然而他们每一次看到新鲜黄瓜,或者吃黄瓜沙拉时,心头都会涌起脉脉温情。无论前一刻他们是多么不满,也会云开雾散,和好如初。

第三个例子:这是我在纽约亲眼所见。

一位内战老兵在阵亡将士纪念日#pageNote#0穿上军装,感觉自己比平时要强壮得多,也健康

得多。军装在老人身上制造了奇迹。他的腰板挺得更直了,连痛风也不来骚扰他了。他的孙辈发现了这个秘密,每当他特别郁郁不乐时,他们就会拿出他的军装来。

你们每个人只要在自己的记忆中仔细搜索,我确信都能找出许多“情绪记忆”的例子。

“情绪记忆”是我们的艺术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演员可以借此在自己内心重现各种情感,把“人类的精神生活”灌注到舞台创作中去。

有了情感做后援,他就不必“模仿”现实生活的外部现象,而是可以积极地创造美的、“更好的”生活,从而跻身于独立的、个性化的创作者之列。

任何艺术都不会容忍业余和半吊子!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在观众面前登台,而不是在家自娱自乐的话——在后者你大可随心所欲!你可以16岁扮麦克白夫人,也可以50岁演朱丽叶。我不在乎。

但是,如果你亮相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你想满足人对美化日常生活的至关重要的需求——你就必须正心诚意,在自己肩头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戏剧团体的成员,应该格外恪尽职守,要牢记戏剧是集体的或曰彼此息息相关的艺术,每个人都要为别人负责。不幸的是,由于戏剧工作貌似容易,再加上荒唐的“明星”制,这最后一条规定被抛到了脑后。

应用于整个戏剧作品的明星制,显然极为荒唐,我这样说

自有合乎逻辑的理由:由若干部分构成的整体,只有在所有组成部分之间都有明确的关联时,才是和谐统一的。

如果一块手表只有弹簧用的是好钢,余下的部分都是“锡”,你怎么能指望它是块好表?

如果只有主角出类拔萃,其他演员都拿不出手(例——哈姆雷特—勃那多—马西勒斯),演出是不可能成功的。

集体创作要恪守三条法则:

领导者的单一意志。

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组成部分也要为共同的事业倾尽全力。

每个参与者都应该领悟总体工作的精神。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创造,比如雅典卫城,比如建筑的三大柱式,比如一流的创造性剧院,在其实际的创作中,都将上述三条法则奉为圭臬。

让我们看看应该在戏剧中应用的唯一一种正常的方式。

创造性作品的主导要素是什么?一个作品的主要问题,就是呈现不朽的人类精神。

“更好的”生活,是由伟大的人物凭借想象力在心灵升华的时刻创造出来的。

这样的演出是由下述要素构成的:剧作家、导演、演员、舞台布景艺术家、音乐家和舞台工作人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环绕着作品的特殊氛围,表现为面对可能妨碍这种演出创作的拦路虎时的某种说服力和抵抗力。

(借每组参与者之口来描述这样的工作)

剧作家:情感的逻辑真实,永恒的主题,服从于导演,与演员相

处和谐,戏剧动作清晰。

导演:清楚地表现作品的每一部分,作品的风格,发掘演员的个性,借助绘画、建筑学、灯光、音响和节奏等手段来创造新的舞台表现形式,控制戏剧演出的道德层面。

演员:敬业,情感真实(立足于情绪的记忆),外部手段的培养,性格化,“金色盒子”(goldencasket),道德标准。

舞台布景设计师:形式和色彩的真实,与演员、剧作家的联系。

音乐家:他在戏剧作品中的位置,主题,音响的强度,服从于精神节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