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月满三山 > 第119章(第1页)

第119章(第1页)

还有开元四名相里的姚崇,张说,宋璟,这三个都是武则天时期培养的大臣。

姚崇在武则天时就干宰相的活,但还排不到前头,狄仁杰才是头号宰相。

张说,宋璟是中书舍人,在武则天时期就是个预备役,更排不到前头。

以及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武举是武则天所始创的选拔武将的考试。

而李隆基自己提拔的李林甫,杨国忠,这就是两个大奸臣,一个口蜜腹剑的能臣奸相,一个身兼四十馀官职的奸臣贪相。

这麽一看,都说李治吃他爹李世民的老本,李隆基也没少吃奶奶武则天的老本啊,洛阳是要去的,留下的人才也好用。

照单全用就罢了,还要不择手段打压参政女性。

李隆基对斗了三年的姑姑太平公主毫不念旧情,未对其下葬安置,还把和太平公主有关系的薛绍丶武攸暨丶上官婉儿的墓全部官方毁墓。

他对武则天和武周留下的痕迹也进行毫不留情的抹除,拆除洛阳明堂,融毁天枢。

将《大云经》《宝雨经》设为禁书,禁止人提起佛教转世谶言,从一切意义上消除武则天登基依靠的佛教典籍。

还废除武则天造的文字。

又把太平公主为武则天祈福修建的罔极寺改为「兴唐寺」,在寺内设立圣容院,安放上自己的真容画像,供万民朝礼。

这个操作是会恶心人的,太平公主给自己母亲修建的祈福寺庙,李隆基偏把自己的画像放进去。

甚至还在史书上抹除了「武周律」,律法是最能体现一个朝代文明程度和统治者思想的遗产。

武则天建立武周,她自己就提过建言十二事,不可能不新修律法,但史书上还真就没有记载。

不过在千年後,一位学者从一则武周王朝的墓志铭上发现了武周修律的记载,所以「武周律」是肯定存在的。

有时候不能说武则天做的不好,她本来就是古人,有时代局限性,而且李隆基活的太久了,他有足够的时间抹除一切。

武则天丶韦皇后丶安乐公主丶上官婉儿丶太平公主争了一辈子直接白干。她们掌权,只是想要一个你有的,我也要有的平等。

但是,等李隆基一上台,什麽你的我的,都是我的,通通颠覆,全部抹杀。】

唐中宗时期

李旦是安国相王,即使被打压多年,他仍有属於自己的实力。且李显犹豫软弱的性子早和朝臣达成了妥协,大臣们哪管你李家皇位争夺的事情,重要的是别牵连到他们。

相王府上,听着府外不断增兵的声音,李隆基心里火烧火燎的,他猛然起身向外走去,李旦皱着眉头问:「你做什麽去?现在外面都是官兵,不要轻举妄动。」

李隆基心里发急,「那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吧!阿耶可是听见天幕怎麽说我了,我现在就是她们的肉中钉丶眼中刺,她们不会放过我!」

说话间,有相王府上的府卫来报,相王府外禁军人数不断增加。

李旦沉声道:「不要慌,我在南衙兵里还有人,朝堂上也会有人为我周旋,会尽力保下你的。」

李隆基眼睛一亮,抓住了一道希望,「阿耶!情况不同了!你既然有人,何不早说,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李隆基凑到李旦耳旁,快速道出自己的计划。

李旦心下犹豫着,「这……能行吗?」

「阿耶,相信我!」李隆基破釜沉舟道:「事成之後,阿耶就是皇帝,若是不成,阿耶只管说不知,把过错都推到我身上,我承担所有!」

这话总感觉在哪里听过,李旦心里划过一丝怪异的不适,但李隆基说的计划又实在让人心动。

扪心自问,他真的不想要皇位吗?

他想的。

李隆基成功从李旦手里拿走了信物,他阿耶也没有那麽纯良无害啊,手里还真握着不少人的把柄。

有了这些,他再许以从龙之功,未必没有夺取皇位的机会。

荣华富贵动人心,李隆基乔装一番,通过密道出了相王府,李旦留在府上为其打掩护周旋。

威胁也好,高官厚禄吊着也好,又或是对女主干政的不满和反对,竟真让李隆基迅速说服了一批人共同举事。

李隆基望着天幕喜上眉梢,胜负未定,鹿死谁手走着瞧吧。

他拍板决定,今晚就行动,拖得越久越不利,先前他在情况未明下给姑姑送的密信还是草率了,希望不要打草惊蛇。

李隆基怀抱一丝微渺的希冀,希望姑姑能相信史书所说,而不是天幕,再信任他一回吧。

镇国公主府上

太平公主收到了李隆基送来的密信,但信上尽是些虚言假话,引用的一首诗倒是有些意思,这首诗是赞颂一位要出征平叛的将军,百姓都希望他得胜归来,君王许诺要给这位将军高官厚禄。

平叛?

他李三郎要平谁的叛呢?

待听到天幕一句「通通抹杀」後,太平公主冷笑一声,把这封信依次传到上官婉儿丶韦皇后丶安乐公主手上。

韦皇后早就注意到了太平公主手里的信,拿到手里後,一目十行快速读完,她随即起身,「我现在回宫找李显调兵,务必在今夜拿下这个乱臣贼子。」

「正愁没有机会呢,既然他自己要送上门,那就关门打狗。」

<="<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