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磨镜之好的历史典故 > 第286章(第1页)

第286章(第1页)

……

定胜三年七月初一,北真正式向大周投降,归还剩馀二十三州以及前朝起便从中原抢走的青幽十七州,赔偿白银五百万两,绢十万匹,战马两万匹,牛丶羊各十万头,此後向大周称臣,岁岁向大周进贡。

……

定胜四年,大周都城正式从永安迁回梁京。

春日的梁京城,千里莺啼,绿柳映红花,早莺争树,新燕啄春泥。

软风轻抚人面,微撩鬓发,似通人心。人们积极热情地投入这温柔的怀抱,将冷雪寒风中难捱的日子抛之脑後。明明,才过去不久。

(正文完)

第162章番外一

「天没亮就听见城里丧钟连鸣,出什麽事儿了?」

「这个阵仗,定然是大内。」

「是太后娘娘,薨了。」

「太后娘娘薨了?怎麽这麽突然?刚迁回梁京不到一年,怎麽太后娘娘突然就……薨了呢?」

「听说许多朝臣直接哭晕在了大殿上,户部的谭尚书是被人抬着送回家的。陛下下旨,罢朝七日,朝廷上下三年不兴礼乐。」

「太后娘娘还那麽年轻,怎麽就……要是没有娘娘,咱们脚下踩着的这片地说不定还在北真人手里呢。」

……

青幽十七州地处梁京北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原抵御北真各部入侵的重要防线。大周建国之前中原大地经历了几十年的混战,青幽十七州便是在那时落到了北真人手里。此後百馀年中原无数次试图收复失地,皆以失败告终。

北方无险可守,是导致大周在与北真的对抗中一直处於被动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原门户大开,北真铁骑长驱直入,嘉宁九年北路军兵败,梁京被破,一切都发生地那麽迅速,後面的军队连支援都来不及。

青幽十七州被北真统治一百多年,眼下重新归入大周版图,对於如何将它接好接稳,朝廷上下谨而慎之。

首先,这片地方定然是要大量陈兵的。有兵马,自然就要有统帅。这名统帅既要能打,也要能慑,能压住此地剽悍的民风,能震慑住北边的两家邻居。

还有一点不必明言,却必不可少——那就是忠心。

能带兵镇守此地的人,要是一个天子绝不会怀疑其忠诚的人。

符合以上所有条件的人,大周有且只有一个。

於是在大周正式将青幽十七州接收回来之後,当朝太尉丶虎威大将军萧燚便被加封为定北王,青幽节度使,领二十万定北军镇守青幽十七州。

其次,青幽十七州受北真统治百馀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血脉混杂丶语言混杂丶风俗混杂,武力只能威慑,想要真正彻底地将这片土地收回来,唯一的途径是教化。

是以除了萧燚之外,还要有一个人精通吏治的人,通过春风化雨的手法,让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子民都渐渐从心底里认同自己是大周民。

谢赢与木良漪商议之後,选定了木良江。

……

「北地远不如江南温润,眼下风雪正盛,当初该劝你延後两月再出发的。」

大雪纷飞的马道上,几辆马车在黑甲骑兵的护送下稳稳前行。萧燚给手炉换了新炭,塞进身边人手中,再将狐狸皮斗篷严丝合缝地掩好,保证不让一丝冷风钻进去。

「炭火烧得这麽旺,我不冷。」木良漪虽是这麽说,却老老实实地没动。

「就算避开这个冬天,还有下一个冬天。以後岁岁年年,我都是要与你在一处的。」她笑着对萧燚道,「而且姐姐莫不是忘了,我并非江南人,自幼便是在梁京长大的。青州与梁京气候相似,这样的冬天,我很习惯。」

但那是从前。

萧燚私下里仔细问过青儿,招魂丹虽能续命,却做不到让木良漪的身体恢复如初。即便精心养护,她的体质也会比一般人弱,最明显的特徵便是畏寒。

萧燚没接话,只伸手将人揽入怀中。她的下巴轻轻触摸着她的额头,感受着她的体温。

「你说,怜娘跟七哥,还有修成正果的可能吗?」木良漪靠在她怀中,听着车厢外呼呼的风声与踢踢踏踏的马蹄声,渐渐起了困意。

但是不久前刚睡过一觉,若此时再睡,便要将晚间的觉睡完了。她不想晚间失眠,便开始跟萧燚说话。

正事不想谈,便只能背着人聊聊闲话了。

「七哥这麽多年还没娶,定然不会与怜娘没关系。」她道,「这趟北上之前我问过她,是选择跟我同去还是有旁的打算,去留全凭她自己做主。她想了一夜,第二天顶着一双乌青的眼睛跟我说,要跟我一起去青州。」

「七哥跟你一样,此後很长一段时间都要留在青州。天下之大,她若想与他彻底划清界限,最不该去的就是那里。」

萧燚对怜娘和木良江之间的事情了解不多,但也大致知道一二。恩仇爱恨四字,算是被这两人占全了。

「在你看来,他们还有走到一起的可能吗?」她问道。

「你知道吗?」木良漪没有回答,而是抛出另一个问题,「当初设计让怜娘靠近七哥时,我确信她不会对七哥再次动情。因为他们中间隔着血海深仇,怜娘那麽清醒的一个人,怎麽会爱上仇人之子呢?」

「直到七哥入狱,她方寸大乱,跪在我面前哭求,让我放七哥一条性命。那个时候我才发现,我从前的判断是错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