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我倾心(重生) > 第72章(第1页)

第72章(第1页)

住持过来,向杨盼双手合十一拜,接着说:「多谢公主随喜。《法华玄论》曰:『若见丶若闻丶若觉丶若知他所作福,皆随而欢喜。』阿弥陀佛。」

杨盼听不懂,说:「我只是看我阿母每次进香,都要捐些香油钱,保佑家人平安康泰,所以也希望自己的许愿有用吧。」

住持笑道:「长夜安隐,多所饶益,若只为愿而来,愿不成反多怨憎,贫僧又何苦为佛结怨?阿弥陀佛。」

杨盼仍然听不懂,但这老秃驴好像意思是并不在乎一万香油钱,这倒少见了哈!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老住持仿佛根本不考虑她听不听得懂,又念了一段,最後说,「公主有灵根,是大慈大善的人,只是须谨记:人生在世,『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今日在此岸,彼岸未必遥远。他生往生,他世往世,万千菩提,谁能得证?阿弥陀佛!」

杨盼给他越说越晕,但是又觉得朦胧间领悟了什麽。她转身时怔怔的,看着两边画着的十八罗汉,又顺着走道看十八地狱的图景,那烈火焚身丶金刃穿心的种种可怖景象,脚里越发_漂浮起来。

候在外面的罗逾首先站了起来,之後王霭也站了起来,几乎同时问:「公主可还好?」

杨盼觉得额角湿漉漉的,伸手一摸全是冷汗。她越过王霭焦急的面孔,带着些哭腔看向罗逾:「我要和罗逾说话。」

王霭有些悻悻的,不则声让开了一步,又乾脆离开了。

罗逾问:「怎麽了?是不是被十八地狱的画吓到了?」

杨盼摇摇头,却问:「你们那里信什麽教派?」

罗逾不意她问这个,倒思量一下才说:「佛教原就是从我们那里一路传来的,我们西凉佛教寺庙很多,教徒也多。不过,流派和中原不完全一样。我呢,也谈不上信,有人给我讲点,我心里懂点。你要我像庙里的和尚一样说佛法,我可一句都说不出来。」

杨盼说:「佛是一说,道是一说,生死轮回又是一说。我也不知道该不该信,我们这里还有传说:说人如果是受了极大的冤屈而死,他的灵魂,会不停地在天空中飘荡,而不愿意投入轮回。过七七四十九天,这灵魂或者是烟飞云散,永世不得超生;会化为厉鬼,去取那害他的人的性命。我刚才就许了愿,愿我永远都不要做那样的厉鬼。」

说罢,她很认真地丶直喇喇地盯着罗逾,额头上没擦掉的小汗珠还一颗一颗的闪亮着。

罗逾却含着微笑摇摇头,说:「我们那里的传说不太一样。我们那里说,一个人如果受极大的委屈暴死了,孤魂飘零,确实会无法投入轮回,但是,若有另一个人,肯像药王菩萨烧身供养,像萨陲王子舍身饲虎,像雪山童子舍身予罗刹等一样,肯在四十九天内以自己的生命相殉,就会给那死去的人一个机会。」

杨盼心里轰然。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呆呆地问:「什麽样的机会呢?」

罗逾笑着摇摇头:「我也没试过,我也不知道。」

杨盼又问:「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为一个人以生命相殉吗?」

罗逾不由笑道:「现在是还没有想过。」

杨盼只觉得心里百味杂陈,将来……将来的事情在现在还没有发生。可是她看着他真挚的一张脸,笑得美好的模样,不知道再说什麽丶再问什麽才好。

回到太初宫,杨盼一直恹恹寡欢,皇后悄悄问:「哎,你觉得王霭这孩子怎麽样?我觉得挺好。」

杨盼没精打采地说:「不怎麽样……」

沈皇后追问道:「不怎麽样是怎麽样?其实我觉得那样的实诚孩子比罗逾好。」

杨盼仰起头,带着些哭腔说:「他是实诚,他也很好,可是阿母,你当年是因为阿父是个实诚人,才铁了心要嫁给他吗?」

沈皇后给她问了个大红脸。

她丈夫杨寄,当年是秣陵巷陌里有名的游手好闲的小赌棍。他小时候就没爹没妈,跟舅舅在赌场里混饭吃,後来一场大赌输光了家里房子,却又机缘巧合到了沈家求助。谁会料到世事动荡变迁,小赌棍成了皇帝,她成了皇后——在她嫁给他时候,大约想着他哪一天能戒了赌,安安分分跟着她父亲学杀猪,学到养活自己的本事,将来两个人开一个摊子,养两个孩子,在乱世里能有口安生饭吃,也就心满意足了。

沈皇后气归气,又不得不承认人生和天命是有玄乎的地方,她年轻的时候要是听父母之命丶媒妁之言,现在应该在秣陵的哪家裁缝铺里做老板娘?或者嫁在哪个手艺人家做作坊娘子?

但是,她恨恨地戳了杨盼一指头:「不听话,拉倒!将来的人生反正是你自己过!」

不说还好,一说就把杨盼的泪花逼出来了,她哭天抹泪地说:「阿母,我想听话啊,可是我的心不听啊!」

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总有她开始有了自己独立想法的一天,她的羽翼尚未丰满,可她的心已经想飞了。沈皇后寻思自己年轻的时候,唯剩一些对父母的愧疚。

此刻,她倒是抹去女儿眼角的泪花,叹口气说:「父母的意见也不总是对的,你也需要有自己的考量,但是我听你阿父说,罗逾确实不是表面上那麽单纯,你总得真正认识这个人,才能决定该不该喜欢他。」

母亲说的话不错,杨盼心里的摇摆也略定了些,决定找点其他事情,先摆脱罗逾对她的影响。

第二天下午到二舅沈岭那里,像以往一样陪他整理上一朝的史料,常常是舅舅拿一大摞史官记载的起居注等研读,杨盼就在一旁整理一些宫闱的流水。

「前朝大楚,宫里的生活真是奢侈啊!」杨盼看着看着就发感叹,「宪宗和世宗的皇后秋季裁衣,要用一千匹绢,冬日朝服的貂皮是东北靺鞨进贡的,珍珠是南海黎人进贡的,织锦缎是蜀地绣娘花费三年功夫织成的团凤图案……仅就这一秋的裁衣,就要耗费掉六十万钱!这还只是一个皇后,下面三宫六院,起码是上百名妃嫔,上万名宫女!」

沈岭探头看了看,笑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觉得朝服花费奢侈,他们觉得这根本不算什麽。皇后花费还有定额,下头诸王,享着丰厚的食邑,闲来就和豪富的世家贵戚比吃穿用度。蜡烛当柴烧,黄金做唾壶,无事便冶游夜宴,没钱便压榨百姓。当年六镇之外起义,无外乎民不聊生;後来五胡乱华,也是那时候埋下的因果。再加上後来皇帝为了夺_权,一再引外敌入侵,来削弱世家豪强或军阀大镇的力量——你阿父当时,不就是遭遇过几次麽?」

她的阿父,当然属於「军阀大镇」,杨盼想着,就觉得里面全是故事,缠着沈岭道:「阿舅,你给我讲讲麽!」

沈岭摇摇头:「当日事,当日毕。我今天整理实录的活还没干完,不讲故事。喏,那里有一堆大楚废帝丶大楚末帝的宫中流水,你拿着对比着看。」

转眼天擦黑了,沈岭揉揉眼睛:「今日事毕,回家喝酒。」

杨盼伸手拦住他:「阿舅,阿母说她现在有孕不能吃螃蟹,可是姑苏又进贡来好多好大的螃蟹,只只都有半斤重!青背金爪,揸开腿几乎一尺长,里头的黄多得要挤出来,膏一块块又大又实……」<="<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