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见她面色不好,神色严厉说:“既然刚才说了前程不由人,你也不能一味伤怀,伤了自己的身体,得不偿失。无论如何,都要打起精神来。”
杜从宜知道冯氏是好意,她想的比所有人都要多。
两人正说着,听见外面来安说:“您怎么来了?”
陈氏已经穿过游廊到了门口,笑着说:“我从祖母那边过来,听说来了亲戚,特意来见个礼。”
陈氏进来见了冯氏,就大大方方说:“夫人好久不见了,我刚从祖母那边过来,听说您来了,特意来给您行个礼。”
这是端王府小辈的客气话,按照规矩,陈氏哪里用得着和她行礼。
冯氏心叹,端王府好厉害的长孙媳。
一边站起身:“这是客气了,哪里用得着这样。”
陈氏笑嘻嘻说:“我和五弟妹情如姐妹,应该的。”
杜从宜无奈问:“勤哥呢?”
“在屋里玩呢,今日你大哥休沐在家。”
杜从宜:“她可是我们府里最令人呱噪的人了。”
陈氏大笑;“怎的这么说话,我正要和你说,晚间你小二嫂请咱们吃饭,你别忘了。”
杜从宜:“我记得了。”
陈氏坐了会儿,等身边的女婢取了礼物回来,硬是送了冯氏一匣子珍珠。
冯氏推脱不过,今日偏偏身上没有合适送的,杜从宜就说:“赶明儿,我送你一幅画。要不然我母亲不肯收你的礼。”
陈氏笑着说:“那说好了,我就要三弟妹那样的画。我眼馋好久了。”
说完站起身说:“我就不打搅你们了,我先回去了。”
她走后杜从宜就说:“母亲只管收着,陈家有珍珠陈的名声,她的珍珠都好,正好回去给小外甥缀在衣角。”
冯氏无奈笑:“那么小的孩子,哪里用得着这么好的珍珠。”
冯氏见她都好,傍晚带着人就回去了,杜从宜等她走后,又打发人去杜家送了一趟礼。
等晚间回来,杜氏还是给陈氏准备了礼物。
她有一对珍藏的苏绣桌屏,是一对孔雀,这次拿出来一幅送给陈氏。
杜从宜看着东西,无奈笑。
且看杜家的门风家教,几个女儿虽然各有毛病,但本性都不错,甚至有几分护短。
赵恒的小嫂子卫英,和杜从宜同岁,性格十分爽朗。
陈氏一直觉得别扭,可能是吴氏去了还没半年,新人就进来了。
她当初虽然和吴氏多有龃龉,但毕竟妯娌几年,人没了还是怀念的。
新人来的太突然,她不是太能接受,更何况还是个有孕的新人。
杜从宜反而看开了,这个破烂世界,什么事情都不奇怪。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
二房的小周氏因为孩子不爽利,就失约了,刘婉月回了端王府但是不和并不和府里的人接触。
所以只有陈氏和杜从宜两个人赴宴。
卫英英气十足,见了两人大大咧咧笑:“我初来不懂这里的规矩,院子这么大空落落的。前面两个屋子也是锁着的……”
陈氏听的头皮发麻,老夫人说老二根本没和人家说吴氏的事情,所以她根本不知道吴氏今年秋天自尽在这个院子里。
杜从宜和陈氏对视一眼,两个人似鹌鹑一般,只管吃只管笑,一句都不敢多嘴,生怕惹了这个孕妇不高兴……
第127章大战
卫英父亲是河北路军中的一个小小的队长,战死在河北。家破人亡,她随难民南下,到了真定府,遇上赵恒宅子里买人,因为她识字,就恰巧进去了。
俗不可耐的故事,赵诚是个中二青年,遇上风风火火又心大的女孩子,被吸引一点都不奇怪。
只是两人坐在这里很奇怪,因为卫英是个单纯孩子,根本不知道端王府怎样,赵恒怎样,她是在乡野长大,自由自在。根本让人生不出讨厌的情绪。
若是将来赵恒再续弦娶妻,她的处境很难看的……
杜从宜走神,一时间想的很远,陈氏则是单纯心里默念,二弟这个混账东西,怎么敢把这么大的事情瞒着人,这是打发回来当妾室还是当续弦?祖母肯定是如他的愿,这次铁定不会逼迫他了。
这让我怎么说?
说不好这是我的新妯娌,吴氏的事情我到底要怎么说……
我怎么和一个妾室成了妯娌?这不闹笑话吗?
两个人坐如针毡,等午饭后,两人放下礼物就出来了,陈氏硬是拉着杜从宜去了她院子里,一路上滔滔不绝说:“这个二弟,怎么就没有只言片语交代一声……”
杜从宜:“真定府被围城,估计是仓促之间将人送回来的。”
陈氏:“你说说,吴氏才去了多久,这新人就进来了。咱们女人之间再不和气,心里还是惦记着,他们男人是真没良心。”
杜从宜心说,这种事,还讲什么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