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都是人杰,也都是留有一番功业和名声的大臣。
李世民笑道:“你们三个过来了啊。”
三人面向李世民所在的方向行礼。
李世民摆手道:“不用这么见外,说说看,你们对光幕的看法。”
房玄龄道:“妙不可言。”
魏征道:“犹如镜子,可从中寻找契机,补全自身,助力我大唐更加兴盛!”
“正是如此,此乃大机缘!”长孙无忌附和。
李世民道:“你们都是聪慧之辈,不妨说说,怎么充分利用。”
说到这里,李世民停顿了片刻,又道:
“关于倭寇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长孙无忌道:“恩威并施,但最终要削弱倭寇的力量,最好能使其归于蛮荒时代,刀耕火种,死个干净。”
魏征:“目前是疥癣之疾,但迟早成为心腹大患,早点解决,比较好。”
房玄龄:“该杀,但怎么杀,需要窍门,不能引起过大规模的恐慌。”
李世民道:“房玄龄,把杀倭寇的事情交给你,你来筹备,过几天,给朕一份奏折。”
“是!”房玄龄应了一声。
在处理倭寇方面,李世民与三位重臣的意见基本一致。
…………
北宋王朝,宋徽宗时期。
汴京城,皇城大内。
赵佶对于魏武帝曹操的遗憾,并不能感同身受。
双方的见识差别太多了。
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一个层级的人,能理解到曹操的心境。
赵佶本是一个闲散王爷,意外的继承了皇帝之位。
当上了皇帝之后,并未真正系统的学习过,一个皇帝,一个最高决策者,应该怎么发号施令。
如果皇帝是一个职业的话,赵佶是严重的不合格。
蔡京得到皇命,赶到皇城内,就看到了眉头紧锁的赵佶。
“微臣参见官家。”
“不用,免礼,你怎么看倭寇之事?”
蔡京笑道:“倭寇之事不过是疥癣之疾,问题暂时不大,我们先得解决辽国和金人的威胁。”
“丞相,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辽贼和金人们所求的是什么?不就是我大宋的交子、布匹、丝绸、茶叶……”
蔡京说到这里,伸手指向北方,“大不了,增加岁币的份额,多给他们一些就是了。”
赵佶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这二人几句话,就出卖了大量北宋全体老百姓的利益。
缴纳岁币。
说得好听,不就是国威沦丧,实力弱小,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上交给强大国家的保命钱。
…………
清朝,慈禧掌权期间。
御书房外,很多朝臣求见慈禧,说是有要事禀报。
慈禧获知此事之后,一点也没有见大臣的意思。
那些大臣因为何事求见?
不难猜。
光幕之上,说明了大清将会灭亡。
毕竟『金陵十三钗』中的扮演者,没有一个人留着金钱鼠尾辫了。
清朝维持到今日,就是一个到处漏风飘雨的破落之地。
人们见到了去除金钱鼠尾辫之后,一样可以活得很好,不会被清算,不用被砍头,心思就会活泛起来。
再过些年,大清必然越发危险。
慈禧不想见,却也明白,躲不过去的,必须得见。
“让他们进御书房,好好的跟本宫说一说,有什么事情想要见本宫!”
命令下达,不到一刻钟时间,就来了七八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