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会发火,李承乾并不感到意外。
秦宇是自已的手下,这件事那是瞒不住的。
甚至若不是古代对于商人普遍的轻视,就以自家父皇的性子,怕是早就忍不住把秦宇给要过去了。
而即便是现在没有将人要去,时不时的来自已这里打秋风,李世民也是从来都没觉得丢脸过。
有些事情是瞒不住的,李承乾也没想着要瞒,所以当李世民气急败坏的要召他去立政殿的时候,他丝毫都没急。
甚至施施然的换了身衣服,这才不紧不慢的往立政殿走去。
要说东宫距离立政殿那是相当近了,近到不过几十步就能走到。
可不管是现在,还是原身所在的那个时代,李世民却很少亲自到东宫去,瞧一瞧自已的儿子。
多数时间都是召见太子的老师,去询问太子的情况。
若说是刚登基的时候,没时间也就罢了,可后来,李世民宁愿带着李泰,去打猎游玩,也不想着瞧一眼自已的儿子。
更让人恶心的事,李世民一日见李泰好几次,还要飞鸽传书,两人互通书信。
所以说,父子关系走到那个地步,真是不能怪李承乾。
时间越长,李承乾便越能了解原身所处的环境,等到了立政殿行礼问安时,对于李世民的质问,更是丝毫不待怕的。
如今的李承乾也已经十几岁了,放在古代,算是半个大人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幼童。
李世民看着从殿外进来的儿子,神情甚至有些恍惚,似乎不知不觉间,大儿子就已经这么大了。
而在他没注意到的时候,自已却慢慢的老了,想到今日晨起照镜子时头上的白发,李世民心中有些复杂。
不过想到这小兔崽子干得事,一股怒火涌上心头,李世民也不叫起,直接冷声问道:
“那蜂窝煤和棉衣,是你让人弄出来的?”
按理来说,自家儿子有这样的能耐,解决百姓疾苦,李世民本该高兴。
可大儿子的做事方式,那丝毫没有告诉自已的想法,却又让李世民高兴不起来。
“是儿臣让人制造推广的,怎么,可是有什么问题?”
李承乾直接大方承认了,而后又有些疑惑的看向李世民,不解道:
“儿臣亲自试验过的,有了这两样东西,百姓们便不用怕冬日严寒,今年底下奏报,死于冻伤的百姓,也明显少了许多……”
“治下安乐,父皇不该高兴才是吗?”
大儿子这样一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样子,让李世民瞬间一口气堵在了心里。
他就不信,这小子不明白他是因为什么生气,竟然还拿话来堵他。
当即阴阳怪气道:
“高兴,自然该高兴,朕的儿子这般有能力,朕怎么能不高兴!”
“只是,百善孝为先,却不知,眼睁睁看着自已的父皇在那愁眉苦脸,自已明明有良策却不知献上,该当何罪?”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一顶不孝的帽子,就要这么硬生生的扣在自已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