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第二日一早,慈云寺的和尚不见了唐僧师徒,喊道:“哎呀,走了啦,走了啦!留他们不住,将活菩萨放走了啦!”
此时城中又有几户人家来请唐僧师徒去吃斋,寺中的和尚道:“昨晚已经驾云走了!”
此言传出,满城的官员人等都望空拜谢,感激孙悟空为民除害。
再说唐三藏师徒,离开金平府慈云寺,一路平安,不觉又走了半个多月。
这一日,又见前面有一座高山。唐三藏又惊恐道:“徒弟,前面山岭峻峭,务必要小心啊!”
悟空笑道:“如今已经将近佛地,断然无妖邪的,师父放心吧。”
唐僧道:“徒弟,虽然是离佛地不远,但那里寺僧说到天竺不下两千里路,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呢?”
悟空道:“师父,你定是又将乌巢禅师的《心经》忘记了。”
“不会,不会,《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从乌巢禅师教我之后,哪一日不念,哪一时会忘记呢?倒背也念得出来,你怎么说我忘记了呢?”
悟空道:“师父,你是会念,但你解得了么?”
唐僧道:“你这个猴头,怎么说我解不了,你却会解?”
悟空道:“我会,我会解。”
唐三藏见徒弟这般说,便看了他一眼,两眼相对,大家都不作声。
旁边的猪八戒在一旁呵呵大笑,沙和尚也捂住嘴偷笑。
猪八戒拉开沙和尚道:“真是不知羞,这个猢狲同我们一样,都是做妖精出身,他何时听过讲经,何时见过人说法?装出这个模样,摆起这个架子,好大的口气:我会,我会!你看看他,如今一句都说不出,有这般能耐,你倒是解啊,怎么不作声了?”
沙和尚道:“二大师兄,你也信他,大师兄只是扯长短,想让师父走快些。大师兄打拳舞棍确实本事,哪会讲解经文。”
唐三藏听他两个在取笑悟空便喝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正在解经,这是无言语文字,悟空乃是真解。”
唐三藏接着称赞了悟空一轮,不知不觉,已经走了一大段山路,路旁又见有一座寺院:琉璃碧瓦,八字红墙,半新半旧,隐隐见到苍松偃盖,也不知是几千百年间故物到于今。又听得流水潺潺,也不知是哪朝代留到现在。
山门上大书写着“布金禅寺”,旁边挂着一个匾,写着“上古遗迹”。
唐僧在马上自言自语:“布金禅寺,布金,布金,莫非是到了舍卫国界?”
八戒道:“师父,老猪跟了你十几年了,未曾见过你识路的,今日为何认得路呢?”
三藏道:“我时常看经诵典,佛经里说佛祖在舍卫国城只树给孤园。那给孤独长者想向太子买了这座园来请佛祖讲经。太子说,我这园不卖。你如果要买,除非黄金铺满园地。给孤独长者听了太子之言,便用黄金做成砖头,,布满园地,买到了太子的只园。才请得世尊来说法。这布金寺莫非就是故事所说之处?”
猪八戒笑道:“好好好!若真是这里,我们也去摸几块金砖出来送人也好。”
几个人一边讲一边笑,行入山门。
见山门下有一班人,有挑担的,背行李的,推车的,背包的,一堆堆,一群群。有的坐在地上休息,有的坐在一起闲聊,有的趴在地上睡觉。
他们忽然见到唐三藏四人,一个相貌堂堂,另外三个相貌丑陋,个个害怕,急忙让开一条路,眼巴巴的盯着他们几个。
唐三藏怕孙悟空三人又生事端,边走边道:“徒弟,斯文,斯文!”
四个人急急行入金刚殿中,里面有个和尚走出来。唐三藏见他面如满月光,身似菩提树,样子凡脱俗,便急忙上前行礼。
那和尚连忙还礼问道:“老师从何处来?”
三藏道:“弟子是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派去西天拜佛求经的。路过宝方,但求借宿一晚,明日便起行。”
那和尚道:“我这是是荒山,十方常住都可以随便的,何况你是东土圣僧,难得供养,幸甚,幸甚。”
唐僧多谢了和尚,便叫悟空三个进来。经过回廊香积,一直入到方丈室。行完礼,分宾主坐定,悟空三个也都守规矩,垂手而坐。
那和尚寺听说东土大唐取经人来到,寺中不论大小,不问长住挂榻的僧人、长老、行童,都来参见。
饮了香茶,摆上斋供。唐三藏照样念开斋经,猪八戒早已忍不住,低下头滴滴答答的吃了起来,馒头、素食、粉汤像倒水一样,倒入喉中。
此时方丈室很多人围住观看,有的在称赞唐三藏:确实是一表人才,神僧风度。
有些好玩的便专门看猪八戒吃饭:那肥和尚,吃东西不加咀嚼,似抢一般。
沙和尚见了,轻轻捏了八戒一把,道:“喂喂喂,二师兄,斯文些。”
八戒道:“斯文,斯文,斯文能抵得了肚饿咩!”
沙和尚笑道:“二师兄,你有所不知,天下间多少斯文君子,其实那肚都跟你我一样的。师兄,这么多人看着,要忍一忍。”
猪八戒抬头左看右看,确实是很多人看着,才忍住慢慢吃。
师徒四人吃完斋饭,寺中和尚收拾完,大家坐在一处闲聊。
寺中和尚问起东土的来由,唐僧便说到古迹时便问起布金寺名的来由。
那和尚答道:“这寺原是舍卫国给孤独园寺,又叫只园。因为给孤独长者请佛祖讲经,用金砖铺地,所以改名叫做布金寺。近年来,要是遇到大雨,后面只园旧址还会淋出金银珠宝来呢,运气好的人还会捡到。”
唐三藏点头叹息,道:“哦!果然是名不虚传啊!适才我们入到宝山,见门下两廊,许多骡马车担的行商在此歇宿?”
“我这山叫百脚山,往年一向太平。今日不知为何,生了几个蜈蚣精出来,时常在半路伤人。虽然不至于出人命,但也让人害怕,行人不敢在夜晚行走。我们这里山下有一座关,叫做鸡鸣关,来往的行人要等到鸡鸣之后才敢过去。外面的客人都是等在此借宿一晚,等明早鸡鸣之后才出关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