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向的是广大群众,不是单一的目标。”
“我们需要的是细水长流,而不是一顿喂饱,吃撑。”
“再者说了,就算你价格定的再便宜,买得起的人始终买得起,这些人在市场上也是少数的。”
“你一口气让他们买了,甚至下大额订单了,后续呢?”
“做完之后歇着了?”
“电风扇不是煤气罐,目标客户不仅仅是单一的人。”
“你难道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买我们的产品是不需要票的。”
这个年代的落地式电风扇的价位通常是在二百二十元至三百元出头不等。
洗衣机的价格单缸在两百元以上,双缸三百元至四百五十元之间。
具体价格跟当地百货大厦的摊位费有一定的关系。
而购买这些产品,是需要工业券的。
无论是购买剪刀,毛巾,雨伞还是购买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都是需要用到工业券。
家家户户的工业券根本就不够用。
想要得到额外的工业券也需要进行购买。
看着有些失落的老何,李成仁轻轻拍了拍老何的肩膀并且给他递上一根烟。
“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我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
“毕竟现在有钱的人不多,咱们的这个电风扇说来也算个奢侈品了,价格便宜一些方便销售。”
“你们都要记住,一定程度的廉价对我们是好事情。”
“但是,当价格低到足矣破坏市场的程度,那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
“并且,现阶段的我们并不需要去打价格战,我们优势在于不需要工业券。”
“而且,你为什么不计算人工成本?难道人工就不是钱了吗?”
“还是说我以后不需要给你们发工资了?”
“我们运货的车是不需要加油了?”
李成仁的话让原本有些颓丧的老何精神一振。
确实是自己的考虑不周的。
以前人工开销这些都不需要他去考虑,每一款产品只需要保证成本回收,再小赚一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机械厂的工人都跟李成仁成立了公司,在人工这方面确实需要计算在成本当中了。
“厂长,那你觉得价格应该定在多少比较好?”老何问道。
“电风扇,二百八十八元。”
“洗衣机的话,三百六十六元。”
“这个价格在市场的同类商品中算不上是最便宜的,但也没有到最贵的那一档。”
“八八,六六,数字也吉利。”
“更何况我们不需要使用工业券就可以直接购买,这就足够保证我们的销量了。”
听了李成仁的话,在场的几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尤其是财务老何,在小本本上记着李成仁今天说的价格分析。
作为一个老财务,他不允许自己还停留在机械厂的那种计算方式。
最后,李成仁在确定了其他几人都没有意见后,让他们各自忙去了。
并且把赵峰说的加订四百台电风扇的消息告诉了几人。
四百加上最开始的两百。
按照二百八十八的定价,总共十七万两千八百!
每台算人工成本五元的情况下,一共可以带来十三万三千八百元的利润!
本来还因为资金继续研发头疼的陈开始在听到老何计算的结果后高兴的就差原地蹦起来了。
“老李,如此说来咱们搞旋翼机的资金有了?”
李成仁笑着点了点头。
“老陈,把那几个班长叫上,跟我一起去百货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