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盼儿花了半天的时间,将三轮车里里外外擦拭得干干净净,掉漆生锈的地方,用砂纸将锈磨了,刷上两遍清漆。
经她这么一番捯饬,七分旧的三轮车变成了七分新。
有了车,林盼儿出门就不坐公交车了,直接骑三轮。
按谢映蓉的提点,卖盒饭除了要办个体户营业执照外,还需要办卫生许可证和个人健康证。
林盼儿打听了一下,这些证办下来少说也要50块。
这笔钱对目前的她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而城中村和无线电厂附近的摊贩中,有八成以上都是没办证的,目前也没人查这个。
林盼儿也打算先把摊子支起来,等赚到了钱再去办证。
之后的两天,林盼儿把城中村和无线电厂一带的小吃摊都做了一番考察。
周末周日无线电厂那一带的生意往往比较好,因为周末逛街的学生和年轻人比较多,经济实惠的小吃摊,无疑是囊中羞涩的年轻人群体的首选。
周一到周五,无线电厂一带和城中村的生意基本不分伯仲。
不过有一点,无线电厂一带卖盒饭的很少,大多都是卖粉条和面条,以及各类街头小吃。
大概是因为工厂都有自己的食堂,比起盒饭,职工显然更愿意吃食堂。
食堂干净卫生不说,菜品的选择性也更多。
思来想去,林盼儿决定先在无线电厂一带试试水,实在不行再做打算。
除此外,林盼儿还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固定摊位的小吃摊,生意远比摊位不固定的好很多。
究其原因,摊位固定的小吃摊,有着大批的回头客。
想有回头客,除了味道好吃,还得回头客能找得到你的摊位。
摊位固定的好处就在这了。
你要是摊位不固定,今天吃了好吃,明天想再来,却找不到你的摊位,自然就换别家吃了。
可想要摊位固定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街道是属于公共场所,先到先得,好的位置早就被老摊主霸占,哪怕晚上不摆摊,也会让家里的老人过来守着。
林盼儿观察了两天,最终将摆摊的地方选在了距离无线电厂500米开外的一棵老槐树下。
老槐树下有一家卖酸辣粉的小摊,支了四五张小矮桌,生意挺不错的,显然在这摆了不短时间,有一定的客流量。
本着先礼后兵的想法,林盼儿连着两天都在面摊上吃酸辣粉,边吃边跟摊主拉家常套近乎。
关系熟络了后,林盼儿说出自己想在树下卖盒饭的想法。
许是认为林盼儿卖盒饭,跟自己的粉摊生意没冲突,摊主爽快同意了,让林盼儿在老槐树的另一侧卖。
选好了摆摊点,林盼儿回到出租屋,请瓦工在屋门口砌了两个土灶。
做大锅饭和大锅菜,普通的煤炉子是远远不够火力的,必须得用大灶烧大柴。
以防灶火将墙和屋檐熏黑,林盼儿还请瓦工盖了一条三米高的烟囱,好让烟能飘过平房房顶。
除此外,她还在土灶上方用铁皮搭了个长宽两米的雨棚。
田家婆媳,和同住一院的租户都围在林盼儿的屋前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