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崇祯大明笔趣阁 > 第十四章夜无眠独高歌(第3页)

第十四章夜无眠独高歌(第3页)

京城大臣的大换血不是第一次,底下的县城换人也不是第二次。

在黄爌走后,崇祯连忙给自己找了一些关于蓟州的文献,想要弄明白蓟州曾经都生过什么事情。

然而找着找着居然找到了一份害骇人听闻的东西。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己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神宗实录》

《两朝平攘录》中记载:“平壤南兵撤回时,以王赏不给鼓噪于石门寨。总兵王保与南兵有小忿,遂以激变耸惑军门,千三百名保尽诱杀之,人心迄愤惋,故招募鲜有应者。”

万历年间的李化龙巡抚辽东,上奏《抚辽疏稿》,是讲到:“査得吴惟忠所领浙兵,原系防倭兵数,前者东征稍有损伤,合无仍募足三千七百名,其安家银两即取足于宽奠募兵银内,或即于台兵内抽补,令驻扎山海、石门等处操练,遇有倭警,调凤凰城一带防御,无事仍回蓟镇。”

崇祯看完之后,愤怒的把桌子上的东西一下子推倒在地。

“戚家军就这么没了?”

“大明的脊梁就这么被这些文臣用党争的办法打断了?”……

“大明的脊梁就这么被这些文臣用党争的办法打断了?”

“我大明好不容易出一位猛人容易吗?还有这个王保是怎么回事?”

崇祯愤怒的想要砍人,戚家军没了,戚家人也没了,王保的家人却还在,北军也还在,只是现在的南军已经不是戚继光在时的南军了。

一个向历史证明过的英雄,却没有的道英雄的待遇,还连累的整个南军都进入了某些人的阴谋之中。

他都不知道这些文人的底线在哪里。

可时过境迁,再愤怒也没用,只是想着以后参与过灭掉戚家军这些人的后人们,犯到他手中的可要好好的修路到死,都不能赎其罪凶行。

送来蓟州卷宗之后,就站在外面守着,此时听到御书房内皇上摔打东西的愤怒,也是揪心的不敢进去多看一眼。

他就不明白生了什么事情。

当然也更加不想知道。

“王承恩,死哪去了,还不进来收拾东西。”

崇祯的怒声从一书房传来,隔着老远的那些巡逻的护卫都能听到。

王承恩低着头走进屋内,瞧了一眼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敢出去叫侍女们前来打扫,只能捡起以前的活自己干起来。

而崇祯则是坐在一张椅子上剧烈的喘着粗气,似乎心头的怒火到现在都还没有宣泄干净。

“把戚继光的诗词都给朕找来。”

王承恩手上的活计还没有忙完,此时更是不敢触怒皇上,连忙出门去办事了。

听着屋外的雨声,崇祯的心底一片冰凉。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葩朝代,良将猛卒不是没有,挺起脊梁的汉人也不是不存在,为何就是被这些骑在人民头上的混蛋给欺负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此次王承恩的动作很快。

一大包的关于戚继光的诗词一个不拉的全部送了进来。

崇祯此时已经平静了许多。

逝者已矣,他还能做什么?

崇祯一遍一遍的反思着。

手中却是不停的繁翻阅着,这些还无感情的诗册,试图中其中找出一些关于英雄的情感。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虽平北复征蛮。他年觅的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霜繁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木叶丹。”

······

崇祯一页页的看着,一句句的读了出来,眼睛渐渐地湿润了,一旁伺候着的王承恩却是知道皇上今晚却是睡不着觉了。……

崇祯一页页的看着,一句句的读了出来,眼睛渐渐地湿润了,一旁伺候着的王承恩却是知道皇上今晚却是睡不着觉了。

崇祯心头堵,思索良久才心中沉痛的道:“不能让这些大明的英雄们,流了血,还要流泪。”

能立一面英雄碑,照顾好英雄的后人,或许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了。

原本心里还有些茫然,自己不知道去干什么。

如今却已经有人给他指引了方向,世界大得很,外面还有很多大明的敌人,若不想有一天自己的后代,看到英雄们的背个流泪。

自己就要先成为一个英雄。

虽然自己这个英雄水分太重,只会吆喝别人前去拼命。

(本章完)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