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钱,多么?”闷头计算许久的朱元璋,紧绷着脸,询问道。
“多!”
既然朱标是劝谏主力,那么朱雄英自然要退居二线,好好学习一下太子应该如何与皇帝进行有效沟通。
“当时咱们可是拿着唐宋元三朝皇室成员待遇对比,已经算最少的。”
朱元璋这句话说的其实是对朱雄英的解释。
为什么其他朝代末期皇室供养问题没有被后世揪着不放?
皇室这个群体,
在任何朝代,都是标准趴在全体国民身上的吸血蛀虫,
朱元璋通过具体数字规定,表面上,已经有效克制了后代贪墨的可能,
那为什么父子俩还对这条非常不满,
朱元璋有些不理解。
如果非要说一个原因的话,
那就是,
朱元璋是穷苦家出身,
再加上大儿子朱标温润如玉的君子形象令无数后人神往,
四儿子朱棣开创一个令华夏无比骄傲的时代,
所以,
在所有人心中,
老朱家,
不能忘本!
并且,被剥夺一切权利的宗亲,真的像猪一样,太能生……
“爹,我们当时漏算一种情况。”
“哪一种?”
“让王朝进入末期的直接原因。”
深有同感的朱元璋心灵升华,“你是说天灾?”
“没错,假设,大明十年颗粒无收的话,宗亲的供养,我们还负担的起么?”
一想到昨晚推算出来的数字,朱标心神一颤。
“十年颗粒无收?可能么?”朱元璋下意识认为这个条件太过极端。
朱雄英并不这样认为,
身为预言家,他必须此刻给朱标金水,
“皇爷爷,《皇明祖训》不同于国策,并不是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被点拨的朱元璋立即明白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他身为开国皇帝一旦离世,
后代子孙,
谁有胆子改?
也就是自己心爱的儿子与大孙的建议,否则朱元璋哪里会有这般好说话。
“毕竟都是老朱家的孩子,咱当祖宗的,总不能不管不顾吧。”
朱元璋一松口,朱标悬着的心算是落了地。
“我认为,应该加上条件限制,当国家丰收的时候,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提供,如果国家欠收,那么就让他们自食其力。”
朱标既是说服朱元璋,也是说服自己,“凭什么饥荒的时候只饿死穷苦人家,我老朱家那群蛀虫还能过潇洒日子?”
不愧是老朱下旨诛九族,建议仅仅夷三族的朱标啊。
对待自己的后代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