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内,此时宛如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而厨师长无疑是那位把控全局的关键“工程师”
。
他身着一尘不染的洁白围裙,头顶高高的厨师帽,身姿矫健地穿梭于各个区域,目光如炬,严格把关着每一道工序。
尽管之前基于对供应商的信任接纳了他们的供货,但涉及食品安全与菜品质量这等大事,厨师长可绝不马虎。
偶尔,他锐利的眼神捕捉到一点小瑕疵,像是蔬菜上残留的一小片枯黄菜叶,或是肉类色泽略显暗沉,便立刻停下脚步,严肃且果断地要求整改。
他心里透亮,这一场年末的餐饮大战,关乎酒店的声誉,更关乎每一位食客的体验,他就像一位坚守阵地的将军,守护着厨房的品质防线。
九点多,职工餐的香气如同灵动的精灵,渐渐弥漫开来,为忙碌喧嚣的厨房添了几分温馨的烟火气。
大锅菜区域,昨天那位经验丰富的食堂师傅稳稳地掌控着火候,锅中的菜在热油与调料的激情碰撞下翻滚跳跃,散发出诱人的味道。
一旁的食堂阿姨和家政人员配合得天衣无缝,像是训练有素的乐团成员,各司其职又默契十足,确保每一锅职工餐都能达到最佳口感,他们的协作就像一场和谐的交响乐演奏。
十点之前,一份份热气腾腾的职工餐准时出锅,被整齐地摆放在保温箱里。
我长舒一口气,看着忙碌了一上午的大家,心中满是欣慰,仿佛看到了大家辛勤劳作后收获的累累硕果。
这一上午,大家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小难关,每个人的额头上都挂着汗珠,后背的衣衫也被汗水浸湿,但疲惫的面容下是完成任务的满足感。
因为工作紧张,岗位上只能轮班吃饭,我趁着吃饭的间隙,像个尽职的巡逻兵一样在厨房巡视了一圈。
都说食堂阿姨打菜有“抖抖病”
,可今儿个我亲眼瞧见,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每一份菜肴的数量那是绝对管够,遇上饭量大的同事,阿姨们还会贴心地多添些菜,那热情劲儿,就跟招呼自家人似的。
我心里清楚,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年夜饭套餐的艰巨任务等着我们。
不过,有了此刻团结一心、高效协作的团队,我坚信,我们定能攻克每一个难关,为酒店的客人呈上一场难忘的美食盛宴,让这个小年夜,在烟火与美味中熠熠生辉。
就在我暗自给自己鼓劲的时候,晓峰端着餐盘走了过来,他一边嚼着嘴里的饭菜,一边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大山,一上午看你忙得脚不沾地,辛苦了。
接下来咱可还有硬仗要打啊,不过我相信你行!”
我回以微笑,那笑容里既有被认可的欣慰,又有对后续挑战的坚定。
我坚定地点点头,转身再次投入到紧张的筹备之中,因为我深知,每一道精心烹制的菜品背后,承载的不只是美味,更是对食客满满的诚意,对传统节日的敬重,而这份厚重的心意,定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如冬日暖阳,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窝。
牛柳、鸡丁、咕咾肉、牛排,这些食材早已被清洗得干干净净,此刻正乖巧地躺在案板上,等待着上浆挂糊这一关键步骤。
我手头正忙着照顾炉台上那锅香气四溢的“走地鸡”
,实在分身乏术,于是灵机一动,把已经吃好饭的两个学生拉来当我的半自动“人肉搅拌机”
。
两个学生站在一旁,略显青涩但干劲十足地负责搅拌,我则全神贯注地负责加调料,眼睛紧紧盯着食材,手中的调料勺仿佛有了生命,精准地控制着盐、生抽、料酒等调料的投放量,每一下都如同在进行一场精细的化学实验,确保味道恰到好处;李老师站在另一边,同样一丝不苟,负责加水、加面粉和生粉,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量,缓缓倒入,生怕多一滴少一滴影响了浆糊的质地。
咸肉、腊肉、冬笋、腰果等可以预处理的食材都已经完成准备工作,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在两个男同学的搅拌下,上浆工作慢慢成型,小陆同学却突然喊了起来:“张师傅,我胳膊酸的不行了。”
我赶忙对一个食堂阿姨说:“帮我照看一下炉台,当心粘锅。
小陆同学你们两个轮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