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东,气温渐渐回暖,等他们赶到都城的时候,已到了桃花盛开的时节,漫天的花香扑鼻而来,让人沉醉。
十年,恍如隔世,上官鸿亲自在家里见了妹妹,对那个从未见过的外甥也是极尽疼爱,可惜他话太少,可能是有些怕生。倒是这个外甥女,活泼好动,像极了妹妹小时候,那时她总会摇着自己的胳膊,让自己给她讲故事还有宫里的趣事,正如现在的小沐沐。
她丝毫意识不到眼前的舅舅是天下之主,整个南越敢跟他撒娇的,恐怕也只有自己了,就连皇后也在一旁笑着对上官婉儿说道:我已经很久没见陛下这么开心了,平日在家里对几个孩子都没有这般娇惯过。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上官婉儿听了眉头一皱,不过只是瞬息的事儿,她上前一把拉过女儿抱在怀里,兄妹二人说着家常话,上官婉儿向哥哥说着这几年在临安城的生活,还像以往那般惬意,只是少了几分随性,以前上官婉儿想说什么从来都是张口就来,如今却不自觉的要过过脑子了,思量一番,聊了半个时辰,上官鸿说他有折子要处理,让皇后在家里设宴款待她们一家人,上官婉儿本想拒绝,可心思转了几转,还是答应了下来。
这次问心没随她一起进宫,她竟然对这里有了陌生的感觉,要是以前她不想吃饭肯定随口就说了,可如今不知道为何,她始终没有说出口。
简单吃过之后,她就借口出宫了,皇后只是随口挽留了几句,不过临走前还是送了两个孩子一大堆礼物。
出了皇宫,上官婉儿突然长出了一口气,浑身一股莫名的轻松,她现在只想尽快回到公主府,尽快见到自己的夫君,这一刻她突然明白,夫君才是自己最亲的人了。
皇宫里的那位,早已经变成了君臣,仅仅十年,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
问心去见了父亲的三位老友,直到把锦盒都送出去了,他都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他相信父亲戎马一生,绝不是靠着心慈手软才走到了今天。
李思德比起几年前,多了几分暮气,鬓角白更是长势旺盛,见到他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模样,知道屠鹏举身体有恙之后,还开起了玩笑,向他说着几人当年的旧事,还说那时几人就说过,以后要情同手足,守望相助。知道他要去宁州边境,还一再嘱咐他万分小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什么的。
问心反倒是像年少之时那般,少言寡语,只是恭敬的听着,频频点头,偶尔插几句嘴。
百里岳鹏倒是比以前多了几分上位者的气势,见到问心,谈笑间除了回忆了一下往昔,话里话外的意思莫不是打听自己父亲对这城主之位的想法。
问心比起在李府,话反而是多了许多,对于百里岳鹏的问题,既有虚与委蛇,旁敲侧击,也有假意奉承。
殊不知,如今谈笑风生的那个人,正是曾经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南宫晟依旧是平静如水,一直说等自己闲暇了,一定要去临安城见见他父亲,还说当年的四人之中,他二人脾气最是对彼此的胃口,关系也最是要好,还简单说了一些朝中生的事,圣上不易之类的话。
最后问心走的时候,一再叮嘱他到了边境万分小心,还准备了一份礼物,让他交给公主,等她回临安城的时候带给他父亲。
问心出了府,上了马车才顿感心力交瘁,比起人情世故,现在他更希望能早日去那宁州边境,翻身上马,真刀真枪来的痛快,他哪里知道,即便是战场之上,也不全是真刀真枪的。
回了公主府,上官婉儿早已经翘以盼,明明才分开几个时辰,二人却像是久别重逢,深深相拥在一起,只是单纯的想抱一会儿,别无他念。
不过很快,朝廷就下了旨,催促他尽快赶往宁州边境,他这才知道,战事已经如此惨烈,除了他以外,刘通早已经带着三万大军,前往均州,除了要驻守均州,还要绕道驰援。
那一晚,二人抵死缠绵,已解离别之苦。
第二天一大早,上官婉儿亲自目送夫君出了北门,马车都未回转,径直朝西城门去了,那是家的方向。
都城,再也不属于自己了,该说的该做的,她都做了,如今,只有那千里之外的临安城才是自己唯一的归宿。
……
均州城。
自从夫人她们走后,家里确实冷清了不少,吴迪只好把心思都用在了公务上,本来他二月份就准备赶回岭东县的,可临行前却收到了一份公文,来送公文的自称是均州镇守使:刘通的先行官。
公文是由尚书省出的,意思简单明了:国库暂不充裕,让均州府先协同镇守使刘通,做好各项事宜。
贺良跟褚思远听完皆是一脸苦笑,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三万大军,建军营,公署,转运粮草,都是天文数字。
贺良皱了皱眉说道:大人,不行的话,就给各县下达公文,今年的赋税在提高一些吧。
褚思远听了也有赞同之意,只是没有表达出来。
不想吴迪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厉声说道:二位,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二位的政绩,可这赋税朝廷已经增加了多项,这几年,我们修蓄水池,大力饲养耕牛,百姓的日子也才好过了一点点,若是在增加税赋,那岂不是断绝了他们的生路吗?
这些支出就从户部规定的税粮,税银里出吧,大不了我再上朝廷上书请罪便是,我们若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不考虑均州百姓的死活,那我们还配这一身官服吗?
二人听完皆是低头不语,知府大人都这么说了,他们又能如何。
跟二位定了章程,又一再嘱咐贺良盯好今年的春耕之事,他才带着平儿跟一虎赶往了岭东县。
他不知道的是,那刘通到达之后,知道他竟然不在,一脸的不满意,甚至还嘲讽了贺良几句,话里话外的意思无不明显:我都已经派了先行官送来了公文,他还视而不见,真是岂有此理。
好在二人虽然对他的决策有时不太满意,可对他的为人还是十分钦佩,没有心存背后说坏话的心思。
那贺良也知道刘通背后之人是谁,也只能一边陪笑,一边替吴迪做着解释:说他实在是因为公务繁忙,才不得不离开,不过离开之前已经交代好了一切,他们均州府定会全力配合。
刘通这才没在步步紧逼,拿了粮草兵分三路离开了均州府。
他亲自带领两万人马,朝东往广安县方向而去,支援宁州。
剩下一万人,由一名校尉领兵五千前往岭东县,那里互通贸易之后,是他国之人聚集流动之地,自然需要驻守。
另外五千,则由一名副将带领,前往岭源县,那里是乌江与东海的接壤之处:壶口。要想通过水路直达南越内6,必须在那里换船转运,自然也是军机重地。
贺良跟褚思远亲自送他们离开,同时也松了一口气,两万人马去了宁州,那军饷,粮草朝廷应该会有安排,即便是借调,也有宁州帮忙分担,他们只需要在岭源县建好军营,公署,再负责一些粮草便是,压力顿时小了许多。
至于军饷,朝廷能拖,他们自然也能推脱,起码不用顿顿操心了。前往岭东县的驻军,自然有吴迪亲自安排,二人这才知道缘何当初吴迪坚决不肯增加赋税,或许他早就想到了这些。
吴迪对这些都一无所知,他此时正一脸欢喜的站在海边,远处一艘海船正缓缓进港,隐隐的已经在船板上看到了几个熟悉的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