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公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了“禀皇上,已通知各位大臣了”郑公公说道。“嗯,朕知道了”皇上现在还在想着刚才李玉青说的话,以及他那泪流满面的表情,内心波澜起伏,想着该怎么和几位大臣说这个事情呢,毕竟是给藩王增加兵丁,他们肯定会强力反对的,可是如果不给青儿增加兵丁,他怎么保护自己的安全呢,更不要说保境安民,守护一方百姓了。可是他内心还在犹豫,要不要给青儿增加兵丁,如果增加了。将来养虎为患怎么办?他可是清楚的记得,自从自己登基以来,就不断的消减各个王爷的兵权,让他们只享受荣华富贵,而不再过多的有兵权,为的就是怕将来养虎为患,好在一切还算顺利,朝廷对外出兵,不再让各位王爷跟随,不再使用他们的兵丁,几次对外战争最终都取得了胜利,随着他权力的稳固,把各个王爷的兵权都收了回来。可是最近几年,随着几位老将军的离去,军队的战斗力开始出现了下滑,而突厥人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现在缓过劲来了,各个部落兵强马壮,此消彼长,现在这几年让大周王朝苦不堪言,百姓屡受其害。他内心愤怒无比,可是自己老了,没有那个精力了现在给青儿增加兵丁,让他去抵抗突厥人,锻炼一下也好,只要我活着量他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想好好一阵,他突然下定决心,给青儿增加兵丁……
不一会儿几位大臣来到了殿里。
“给皇上请安了”众臣子说道
“免了”皇上说道
“诸位大臣,现在突厥人在边境可有什么动作?”各位大臣都不明所以,皇上怎么突然间就问起这个来了,前几天不是还在朝堂之上讨论过这件事情嘛,只不过没有谈论出结果,这个时候为什么又提突厥人呢?难道皇上想出了对敌之策?
“禀皇上,前几日据幽州、太原等方面的前线探子回报,突厥人近期在边境附近,有兵力调动的迹象,集聚了不少骑兵,看样子是在等待时机,准备骚扰我大周边境”兵部尚书孙道坤说道。
“这突厥人太猖狂了”
“这明显是不把我们大周放在眼里啊”
“这次我们一定要咱俩防范,让他们有来无回,每次都来去自如,成何体统啊”
“是啊,长此以往,该如何是好啊”
……
众臣子咬牙切齿的议论纷纷的说道。
“现在幽州,太原等方向,突厥人不断骚扰,各位可有何良策啊”皇上看各位大臣议论的差不多了,于是摆摆手说道。他心里想着,看来皇儿担忧的不无道理啊,这还有两个月就到了秋天了,难道我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战死嘛!不能够,绝对不能够!这更加让他下定了给青儿增加兵丁的决心。
众大臣又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大臣说要加强防御;有的说要向幽州、太原、肃州等方向增兵等等。可是也有的大臣说,这些我们都知道,可是国库空虚啊,这兵马粮草从哪里来啊,现在增兵,国库支撑不起来啊,现在的国库大家也都知道的,没有多少钱了!大家讨论来讨论去,结果讨论了个寂寞,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于是大家都沉默寡言了。
皇上看着各位大臣讨论来讨论去,就是没有一个结果,咳嗽一声悠悠地沉声说道“鉴于当前的情况,着令各戍边将军,严加防范,加强士兵的训练,户部尚书加紧筹钱,筹粮,尽早送往边境,保证前线的粮草供给,兵部做好相应的准备”随后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回答道“诺”。
而后话风一转又接着说道“六皇子封地幽州,是边境重地,突厥人经常从此而南下,六皇子有保境安民之责任,现在由于突厥人骚扰严重,康王府两千的兵丁就显得不够了,因此朕以为,康王府在原先两千兵丁的的基础上,再加一倍,允许有四千兵丁,但这两千额外的兵丁的费用支出由康王负责,各位大臣以为如何?”
诸位大臣一听这个,急切的反对着,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大家七嘴八舌的,感觉遇到了一个特别强大的敌人,让他们同仇敌忾的反对着……
“既如此,各位大臣,有何良策,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解决眼下的问题。”皇上说完,看向众大臣。大殿内突然鸦雀无声了。他们都在想着,该怎么让皇上杜绝这个想法,毕竟养虎为患啊。他们想来想去眼下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他们也知道,以前先皇的几个皇子也有这样的先列,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当今皇上继位以后,想尽各种办法,消减了各位王爷的兵丁,只允许留两千,加强对兵权的管理,让兵权大部分都回到了皇上的手里。但是现在情况特殊,只能事急从权了,而且还不用支出费用,还能让六殿下保境安民,何乐而不为呢?光是这一笔军费支出,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啊,到时候朝廷一定要严格控制康王的俸禄,让他养不起这些兵丁,没有钱,哪来的粮草兵响,让康王到时候不好受,承受不了这个费用支出,过个一年半载说不定就自己放弃了,自己消减兵丁了。所以众臣子考虑了一会儿就不再言语了。算是默许了皇上的提议。看众臣不再说话,皇上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你们去办理吧!
就这样,李玉青的王府兵丁增加到了,四千人,他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内心无比的兴奋,足足增加了两千啊,虽然说增加的两千人没有粮饷,这有点遗憾,但是这两千人的粮饷,李玉青他有自信能够养的起他们,而且能把这四千人都养的好好的,养的兵强马壮的。这四千人如果训练好了,绝对是我手中的一把利器,直插敌人心脏的利器!在他的脑海里已经开始计划着怎么训练这四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