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养儿待老和养儿代老 > 第20章 重返校园(第1页)

第20章 重返校园(第1页)

等到莲花安然出院,墨贤就把墨善的事说与她听,被阎王爷拒收的莲花漠然说:“这是你的事,别说给我听。”

墨贤讪讪地搓着无处安放的双手,退出了莲花要求单独修养的隔间,再不敢惹她生气,心想着就当她是没同意也没反对的默认好了。他立即返回养殖场叫上墨善,跟着乡政府秘书去了学校。

这学校里的几个老师,包括校长在内,大多都是本村上来做临时代课的,师资极低,连唐诗都是用本地土话来教孩子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规范或资深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但人多力量就大,影响力也大。这墨家村好歹也是乡政府所在地,杂姓人口众多,上学的孩子也多。

生源多,教师提升的机会也就跟着多。因此,教过几年书后有望从代课转为正式的老师,对于中途要求插班上学的学生,全都要先检查检查、考察考察这学生的脑袋瓜到底好不好使,有没有好使到考个全乡第一第二的可能,尽管他们自己的脑袋并不怎么好使。

这本村的老师,大多也都听说过一些关于墨善从小就有的“痴呆症”,所以,大家看到校长把他们父女迎进教师集中办公室的时候,个个面面相觑,惊诧不已。

尽管墨贤在村上的名望不错,但那也是早些年前的事了。这几年,一个墨泰,就够墨家声名狼藉颜面扫地。不过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墨善一定要插到白天来读正常的全日制课程,这如何使得?谁敢拿自己可能有的“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也就是“非转正”的机会开玩笑?

于是,与墨贤比较相熟的老师就相互推辞说:“啊呀,本来可以跟在我班的了,可是,我带的是一年级,不合适啊。”

“是啊,本来也可以放在我班的,可我班要等到后年才毕业呢?”

“我班的本来也行,可再过两个月就要毕业了。”

……

“就没有明年这个时候要毕业的吗?”乡政府秘书问校长:“这孩子刚好适合明年毕业的这个年龄,你们可不能违规违策,把她拒之门外。”

“哪里会,哪里会,”校长忙倒了杯茶端给秘书,为难地说:“明年的毕业班可是外村来的、也是临时代课的老师带的,我担心我们学校的整体水平误人子弟啊。”

“难不成,我们当地的老师就全是合格的人民教师?全是从师范师专学院里规规矩矩考出来的正式编制?”在乡政府里就职的文官口才就是不一样,墨善无限崇尚地看着乡政府秘书从容不迫、斯斯文文地戏问校长:“有没有什么毕业证书或上头下的任命文书之类的让我开开眼见的呀?”

校长囧了一脸,只好赔笑道:“您也知道的,高考恢复后到现在的这些年,最缺教师的地方就是我们这种乡下小学了。也还好有他们这帮代课老师支撑着,不然,连会写字的人都找不出几个来,哪里还有什么正规学院出来的。”

“我就说嘛,大家都是被硬生生赶上轿的鸭子,不满的叫他几声也是无所谓的了。但无论是临时的还是长远的,咱们可都是人民的教师。既然是人民教师为人民,那么,人民有需要有困难,我们就要去帮忙解决,是不是?再说,政府也在大支持我们乡村的教育事业,大家也都在积极扬光大咱们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和人民园丁的高尚品德。如免费的夜校课堂里,你们的学生们老的老小的小,参差不齐,极是难教的课你们都在意志坚强热情不减地教着。这些都是咱们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优良传统嘛。”秘书像在开会作报告的样子演讲了一通,却突然话风一转,说:“为什么就教不得墨善这个孩子呢?”

“没有教不得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人边说边走进办公室。

墨贤闻声望去,只见一特别清瘦却神采奕奕的中年男子大步迈进老师们的集体办公室。墨贤不知道来者是谁,但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说得墨贤很是受听。

“说得好,杨老师,说得好呀,”校长像遇上了救星一样,拉过这个精神抖擞的男老师,给他们相互介绍:“杨秘书,这就是我说的杨老师,区里特地指派过来的,正带着明年的毕业班。杨老师,这是我们乡政府的杨秘书,哦呦,凑巧了,你们都姓杨,本家呀,哈哈。”

“哈哈,您好啊,本家,”杨秘书率先上前一步,热情地伸手过去,慌得杨老师赶紧也伸手躬身笑迎道:“久仰久仰,杨秘书。”

“杨老师,”秘书指着因从未面对着这么多人而紧张到有些慌乱的墨善说:“这个孩子想到贵班读书,您看是否合适?”

“你们说得是、这个孩子呀?”杨老师尴尬地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后,问墨贤:“您的孩子?多大了?”杨老师早听班里的学生说过墨贤身高,知道墨贤有‘长人’外号,也留意过有高个子育倾向、但成绩不那么特别让老师可以留意的墨安。原以为只有儿子才会继承父亲的身高,没想到十四岁的墨善身高也出了本身年龄的正常身高。

“十四周岁差几个月来着,就是身子高了一点,”墨贤看着这些老师全都一样疑惑与不屑的眼神,涨红了脸,感觉从未有过的丢人现眼:“如果,如果不行,我就带回家吧。”

“您别急,”杨老师迟疑片刻后说:“行不行要看她自己,我们没有权力剥夺孩子的就学机会。但我现在不知道她的基础怎么样,也不清楚她适不适合跟在明年的毕业班去。我看这样吧,让她先跟读一个星期后,进行测试。如果测试及格,我就收她,如果不及格,那我也就无能为力了。”

“这——”墨贤求助地看着杨秘书,杨秘书又看向墨善,问:“你,可以吗?”

“可以,”墨善极力抑制住内心的恐慌,摆出一副淡然镇静的样子,作出了她人生第一个选择:“如果测试不及格,我会自动消失,不再出现在学校老师面前,一辈子在家务农。”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次次不断选择的过程。

这听起来就是一句人尽皆知的废话。谁不是在做出选择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谁不是在有了决定之后才有了成败得失都极尽可能的过程?但是,有些事,你肯定无从可选,就像是有些人,你没得选择一样,比如生儿育女。

时间指向2o14年的那个高温日子,躺在3号床的墨贤已经挂完了当天开出来的点滴,也正好回想到墨善重返校园的结果,与弟弟墨安又成了同学。

墨安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女儿放学的时候,该去接了,便问墨贤要不要到医院外面的粥馆里买些月子粥来吃,墨贤说那就是多放了几个虾米,比医院的味道要鲜甜一点点而已,不见有什么更好的营养,但价格高出医院五倍。自己现在还没开刀,也不缺营养,就不必浪费那个钱了。

墨安心想他反正也吃不了多少,随他怎么高兴怎么做好了。病人嘛,最要紧的就是心情,心情好,病就自然好了一半。

人生许多莫名其妙的病,不都是因为心有郁结才积郁成疾的么。

道理虽在,只是谁也做不到一辈子的心情畅快,大多思维敏感懂得许多大道理的人反倒是一辈子多的是不畅快。就像好人好做,难就难在做一辈子的好人。墨贤就是如此。

看着墨安在门口一转弯就消失不见,墨贤的不畅快马上又上了心:唉,都一个样子的没出息,一个不如一个。

都一样没出息的人,当然是指墨贤自己的五个儿女了。特别是墨善和墨安,墨贤最后的希望就是毁在他们姐弟身上的。

想起当初墨善重返小学要求读书的决心和坚毅的表情,墨贤至今仍记忆犹新。

时间回转那一年,近十四周岁的墨善,在小学的集体办公室里,当着所有老师的面,举手许下了测试结果的承诺。测试的结果是语文84分,数学8o分,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卷。

这一分数不仅是墨贤做梦也未梦到过的,也是杨秘书所没期望过的,更是出乎杨老师预测之外的诧异。校长也是大感迷惑地问杨老师:“你确定她没照抄答案吗?”

“确定,她是单独一桌,再说,命题作文除了题目会一样,正文也不可能照抄啊,因为班里没有出现两篇相同内容的作文。”杨老师说:“这孩子,我们怕是推不掉了。”

杨老师兑现了诺言,收编墨善进了四年级二班,墨善就成了四年级一班弟弟墨安的同学。

因为墨善把那篇命题作文写的是通顺流畅,文采斐然,读起来让人心意盎然,淋漓畅快,杨老师便把她看做是“写文章的天才”一样,作为“好苗子”着重予以培养。但他对毫无根基的墨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写出他从教多年来第一次看得上心的千字文章来,也是迷惑不解得很。于是,便去暗地查访解惑。

据一位八年前教过墨善一年级语文的退休教师回忆说:“你说墨善这个呆子呀,她那是只有六岁,跟她姐姐墨蓉一起来的。成绩么,差到没有成绩,连‘aoe’好像也没写全过。那时候反正就当是给墨家带个孩子,没把她当学生教呀,因为教木头读书等于对牛弹琴。倒是她那个二姐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还是优秀的班干部呢,给我的印象很深。至于墨善给我的印象嘛?也想不太多来,就记得她很呆很傻,一整天都不会说话的样子,我们都当她是个会说话的哑巴呢。杨老师您说她这次测试考了个双高,难道是笨脑终于开窍了?”

“不可能就是一切皆有可能了,”杨老师一遍遍看着墨善的作文《长大之后》。其他的学生的作文里,长大了不是当科学家就是当数学家,还有什么天文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作家、画家之类的,理想专一,目标明确。容易令人翩翩联想起若干年后的中国大地上,满街满地都行走着各大名流名家的壮观场面,就心情澎湃、热血沸腾。独独这个墨善,长大以后要干的事情似乎多到现在的小脑袋还不够装一样,名堂复杂。

不过,数目虽然有点多,但条理很是清晰,计划步骤也井然有序。她在作文里表述了自己理想的意思就是:当兵参军是为了强身健体在前,保家卫国在后,因为没有身体,革命就没有本钱;为人师表是为了教书育人,不是修花剪草的园丁,因为功在千秋的老师根本不会是只会埋头苦干的园丁,这个比喻原本就不恰当;如果兵也当不了,书也教不上,那就做个宣扬社会真好报道社会确坏的小记者也行;最坏的打算就是什么都实现不了之后,也要做个不亏欠人情不愧对社会的本实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天就命,现世安稳。能平淡安然地过完一生的人,其实也不算是一事无成,也算不得失败。。。。。。这不是理想,而是哲理。

“你没重返学校之前,在家有看闲书吗?”杨老师问过墨善,因为他实在想不出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怎么会有“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沧桑感。

墨善说:“无它,唯有破碎不全的《红楼梦》。”

那本残缺不全的线装版《红楼梦》,既没有封面,也没有出版年代,纸张暗黄,字迹细小。许多页面被圈画涂鸦,甚至沾满污迹,右下角还有点火烧着过的痕迹,正是墨氏当年在生产队烤火取暖时,从一个村民手里抢回来送给开始认字的墨贤,墨贤则当传家宝似的收藏多年以后又传给了下重誓博上一搏的墨善。

“哦,”杨老师听墨善叙述完自己能得到好成绩的来源是一本《红楼梦》后,嘴巴惊成一个o型圈,然后抚摸着与自己差不多并肩高的小脑袋说:“相信自己,相信老师,你会上县城一中的。只要进去了,你想当兵就当兵,你想做老师就做老师,你想做记者也一样能实现。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