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
朱慈烺创建的大明格物司,建筑坐落在都外城的西城区一处宅邸。
这座宅邸并非新兴之物,而是朱慈烺购得的。
这时,朱慈烺正在正厅招待宋应星、徐光启、毕懋康三位士人。
宋应星如今年届四十三,正值中年,看上去神采奕奕。
自崇祯元年,宋应星失意于恩科会试后,毅然放弃科举之路,返回江西侍奉老母。
当他接到朱慈烺的召唤时,倍感惊讶,十分疑惑,自己只是个举人,怎么会被太子所知?
而太子朱慈烺,怎么可能认识他呢?
宋应星看着幼小的朱慈烺,心中颇为忐忑。
坐在主位上的朱慈烺望着宋应星的不安模样,笑着问:“宋先生,我并非可怕的老虎,为何对我如此畏惧?”
宋应星苦笑着说:“殿下,突然被召见,草民焉敢不惶恐。”
朱慈烺宽慰地笑道:“宋先生无需如此,我之所以召见诸位,是希望请先生入朝任官,为国效力,不知先生是否愿意?”
任官?
宋应星愣了一下,旋即微微摇头:“殿下,请勿戏弄草民,草民屡试不中科举,何德何能入朝任官呢?”
朱慈烺笑着说:“先生无需谦虚,我听说先生正在编纂《天工开物》一书,不知是否属实?”
宋应星一震,双眼瞪大,震惊地看着朱慈烺。
简直难以置信!
实际上,自从宋应星在崇祯元年回乡后,因寂寞难耐,曾有意编纂一本关于大明农业与工业的书籍。
这两年,他四处搜集相关书籍,初步确定了大致方向,但尚未动笔!
这事他一个人知道,就连亲生儿子也未告知。
朱慈烺是如何得知的?
而且,连书名都知道了?
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太子是如何获悉的?”
宋应星对朱慈烺震惊不已,满面狐疑,说:“我确实有意编辑着作,但书名尚未确定!”
“殿下提及的《天工开物》名不虚传!”
朱慈烺微微尴尬。
尚未有书名?
只是初稿?
朱慈烺知晓古代编辑着作非易事,常需数年时间。
根据历史,宋应星完成着作是在崇祯十六年,此时的朱慈烺估计宋应星已着手准备《天工开物》。
未曾想书名尚未确立。
“咳咳!”
朱慈烺轻咳一声,改变话题道:“宋先生、徐大人、毕大人,我此次召见你们,是为了让你们为大明打造强大的火器!”
“各位应该了解,北方的建虏一直不安分,频繁来犯大明,残害百姓!”
“我欲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威胁,建虏与蒙古以骑兵为主,而我大明马匹有限,计划以火器克制骑兵!”
“我认为,未来火器必将成为战争的主流兵器!”
“收复辽东,火器将成为至关重要的武器!”
“我希望请诸位协助大明,共同铸造重要的国之利器,以制敌兵,保大明百姓免受侵害,确保天下太平!”
朱慈烺的语调虽不高,却充满力量!
宋应星、徐光启、毕懋康三人心神不禁一荡,仿佛唤起内心某种共鸣。
让他们感到仿佛激了某种沉寂已久的激情!
太子欲以火器对抗建虏,对火器的高度评价可见一斑。
“国之要器,欲御外寇,保大明子民,令天下安定!”
这是将火器提升至国家层面,何等荣耀!
要知道,火器制造一向属于工匠领域,工匠在大明地位较低,一直不受看好。
尽管格物论在大明不为人排斥,但仍不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