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你们竟然比我们回来的还早?”
等子安二人回到擎天柱的时候,竟然惊奇的现,思萌三人已经回来了,正在对一艘大船进行修补。
思萌正在忙着手里的工作,顾不上打理子安,倒是迎杰出声答话
"二百里地,你俩一个来回走了七天,想比你们晚还真有点困难。"
子安心里这个苦啊,这事还真不赖自己好吧,可也不敢去告铁蛮的刁状,生怕其给自己一棍子,就那力道,非死即残。
这时颜真赶忙出来打圆场,毕竟她跟铁蛮相处最久,也知道铁蛮的德行。
"小师弟,除了路上耽误了时间,事办的怎么样啊?顺利吗?"
听到这话,子安脸上浮现了十分傲娇的表情,清了清嗓子,从灵镯中将定海珠给取了出来,高高举起,对着众人说道
"小弟幸不辱使,将这定海珠给借了回来。"
思萌听到这个,才饶有兴致的转过头,起身将子安手中定海珠给抢了过去,仔细端详了一阵子后,又给子安抛了回去,蹲下身自顾自的又开始修补灵舟。
见到思萌的样子,子安有些纳闷,这东西不是说是上古佛的成道法宝吗?怎么一点激动的样子都看不出来啊,难不成是假的啊?自己不会被那秃驴给骗了吧?那舍利子可是自己身上为数不多的宝贝之一啊。
这念头一起,子安赶忙凑到思萌身边追问道
"我的亲大姐啊,你可别吓我哦,这东西不会是假的吧?我可是用了一颗舍利子的代价才换回来的。"
见到子安没出息的样子,思萌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谁说是假的了啊?东西是真的。"
听到思萌肯定的答复子安才将心放回了肚子里,疑惑的问道
"既然是真的,那我看姐姐怎么一点都不兴奋啊?"
这话都给思萌气笑了,一颗破珠子有啥兴奋的啊?指了指明池,告诉子安去问明池。
子安挠了挠头,有些莫名其妙,于是凑到明池身边,捧着定海珠问明池是怎么回事。
于是明池小课堂又开课了。
原来这定海珠总共有三十六颗,对应天罡之数,可后来其中十二颗下落不明,另外二十四颗到了玄祖之手,几经流转最后这二十四颗定海珠才归了上古佛,而这二十四颗定海珠在上古佛手中也是大放异彩,当时上古佛还属古界三教,正值大劫,三教内斗,上古佛手持二十四颗定海珠竟偷袭了三尊之一的灵宝天尊,后来上古佛舍弃了三教的身份,加入了佛教,用这二十四颗定海珠化成了佛教二十四佛国,只可惜在灭世大劫之中上古佛身死道消,二十四佛国破灭,定海珠也散落各地,如今这定海珠只有其表,已无往日威风,所以也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法宝了。
听完明池这么说,子安心里还好受了一些,毕竟没有被哄骗,就算往日风光不在,可避水之能还在,就算完成任务了。
而此时见到颜真扛着一块不知名的木桩走过,子安得知自己没有被骗,心情又美丽了起来,欠欠的凑到颜真身边就要帮她扛,说到底颜真毕竟也是个女人,让人家干这粗活实在是不合适。
"师兄面子就是大,一出手就将这灵舟给弄回来了,小弟佩服得不行。"
听到子安这话,颜真那精致的小黑脸腾的就红了,恶狠狠的对着子安骂了句滚,就头也不回的走开了。
什么情况啊这是?自己又说错话了啊?
见到子安一脸跟吃了苍蝇屎一样的难受表情,明池赶忙凑了过来,小声的子安耳边嘀咕着
"六哥挨撅了,本来想刷脸把灵舟白嫖过来,谁成想对方根本没鸟她,最后是将山魈的七品内核给了对方一颗,才将灵舟给换回来,这闷气生了好几天了都。"
哦哦哦,原来如此啊,这等于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
算了,自己还是少说话吧,子安下定决心,不能让被骂的悲剧总是重演。
"子安!还愣着干嘛呢,还不来帮忙!"
此时颜真的话又传了过来,子安也不敢反驳,嘟囔了两句便朝着颜真的地方跑去。
"六哥有事就吩咐。"
颜真见到子安乖巧的模样,心里的火也努力的压了压,吩咐子安将木桩裁成木板的形状,还递给了子安一块样品。
子安掏出短刃,尝试了几次,便开始加入了修补灵舟的大军之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子安跟铁蛮的加入,经过了两日的修整,灵舟终于是可以正常使用了。
只见思萌朝着船舵边上的一个凹槽中嵌入了一枚上品灵石之后,那灵舟下升起了一股白云,将灵舟给托了起来。
大伙过了一刻钟的时间,那枚上品灵石之中的元能消耗一空,灵舟也缓缓的落了回去。
"还成,消耗不是很大,动力也还可以。咱们明天就出,前往金城岛。"
思萌见到灵舟如今可以正常使用了,便决定不再耽搁,休息一夜,明天就出。
对此众人也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金城岛的事情早解决,众人心中的大石头也能早日落地。
可子安却咋咋了嘴,好家伙了,一刻钟一块上品灵石还算消耗不大,思萌果然是个大富婆,要知道在当初在拍卖会上,十块上品灵石都能买到一枚上品道宝丹药了。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清晨,众人在铁蛮的目送下离开了擎天柱。
本来这擎天柱是不需要留人看守的,蛮族之人不善于使用真元,就算到了合体境也难登上这么高的地方,而且传送阵中自带了防御阵法,基本不会有事。
可架不住铁蛮坚持啊,死活就要留守擎天柱,说啥都不再出海了,众人无奈,只好答应了铁蛮的要求,结果众人刚走,铁蛮就一头扎进了竹海,美美的睡着了。
当众人再次来到了当初与粗唇鲶交战的那片海滩,此时经过海浪的冲刷,早已经看不出当时打斗的场面了,思萌将灵舟给祭了出来,直接放到了海中。
见到灵舟入海,子安往后退了几步,从远处观望眼前的灵舟。
虽说此时的灵舟身上都是补丁,但是还是能感受到鼎盛时期的气势如虹。
两丈高的船身如今没过海水一半还多,三丈长,一丈宽,不算是很大,但容下这些人绰绰有余,一杆船帆不知何时旗帜已经换成了古殿的标识,迎风而摆,好不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