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的时候帮忙种下地什么的,要不然光靠王氏一人是很难种十几亩地的。
“还真是够穷苦的。”
下河屯不大,不多一会儿,逛完了村子,刘晋忍不住连连摇头。
整个下河屯都非常的穷,住着黄泥茅草盖的住房,穿的衣服都非常破烂,脚上连双好点的草鞋都没,大部分人都又黑又瘦,犹如生了大病一般。
此时正是弘治十年,明朝开国已经100多年,但土地兼并却日趋严重。
以整个下河屯来说,40多户家庭有自己田产的仅仅只有一半,剩下的只能够靠给地主种地为生,也是村里最苦的。
有田的20多户家庭,家里的田也不会太多,田地的产出非常有限,而且各种税赋最终都会落在有点田产人的身上。
一旦有个天灾人祸什么的,老百姓根本就很难生存下去。
但那些大地主、大士绅,他们都拥有免税的特权,坐拥大量良田,却不用纳税、交粮。
“普通人想要在古代生存真的是艰难,这还是和平时期”
一边感慨,刘晋一边朝着海边走去。
下河屯靠海边,离渤海很近,仅仅只有几里路。
远远的还能够看到一道道升腾而起的烟,海风逛过,能闻到一股草木之类燃烧的烟尘味。
看着海边升起的浓烟,刘晋脑海回忆一下便了然了。
“原来是在煮盐。”
走近一看,整个煮盐的地方背靠着海边的小山,海边滩涂塔起了一个个茅草屋,里面堆满了柴火,屋旁还用石头建了一个灶台,每一个灶台里都忙碌不停。
有人从海边滩涂的卤水池当中将卤水挑上来,有人一边劈柴一边烧火;
有些已经煮好的灶台这里,村民喜滋滋的将盐从锅里面铲下来用罐子装好。
海水煮盐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清初,煮盐这个传统一直到晒盐方法的出现才逐渐被淘汰掉。
而晒盐是一百五十年后,明末时从无棣这边开始的。
“晋哥儿~”
一道粗犷的声音传来。
刘晋顺着声音看了过去,只见一个长的虎背熊腰,足足有一米九高的汉子走了过来。
“二虎~”
刘晋笑着说道。
这个人大名叫赵二虎,小名叫狗子,从小和刘晋关系就特别好。
“晋哥儿,下次唐老虎再欺负你,你就告诉我,我揍死他。”
赵二虎笑呵呵的来到刘晋的身边,显得非常气愤的说道。
“狗子,不好好干活,乱叫什么。”
一旁不远处,赵二虎的爹赵黑山一听,顿时忍不住对着赵二虎骂道。
“黑山叔~”
刘晋笑了笑和赵黑山打招呼,赵家人经常给刘晋家里帮忙,关系很好。
“晋哥儿,你没事吧?”
赵黑山还是很尊重刘晋的,毕竟刘晋是整个下河屯里面唯一一个读书识字的读书人,未来指不定就能够当上举人老爷。
“没事,没事。”
刘晋笑了笑摇摇头,接着走了过去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锅快要煮好了吧?”
刘晋见赵黑山家的这个锅里面的水都已经差不多要煮干了,锅的四周都已经结出了白中带微黄的结晶。
“可不是嘛,都已经煮了快要三个时辰咯。”
赵黑山家里穷,而且家里有九个孩子却只有2亩地,根本就不够养活一家人。
所以赵黑山家里除了自己家的田要种之外,还要给唐老爷家里种地,然后还要靠煮盐来赚点钱维持生计。
“这一锅怕是有4斤盐。”
刘晋看着满满的一锅,只有最中间地步还有一些水,锅的周围都已经结满了盐。
这里面的盐和后世吃的有很大的区别。
锅里面的盐白中带黄结成一团团成块状,看起来和冰糖的形状差不多。
“现在盐价怎么样啊。”刘晋笑着点点头说道。
“不好,煮这4斤盐也只能够卖20文左右,扣掉柴火费,还要被唐老爷抽掉几文,算下来也就赚七八文。”
听到刘晋的话,赵黑山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才几文?”
刘晋一听,整个人都忍不住吃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