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院子,这是和当年长安城内楚王府一样的布局。见到这好像从长安城里搬过来一般的楚王府,从前的点点回忆就涌上了杨宸的心头:
“当年皇叔每逢出征得胜还朝,父皇总会领着我们几个的去给皇叔道贺,皇叔总会从战场上带点奇的玩意给我们做礼物,还常常告诉我们骑马当如何省力又坐得稳当,弓箭要怎么拉才能百百中。。。。。。”
想来要是一直像从前那般,有皇祖父和皇祖母的疼爱,父子相敬,叔侄相亲,兄弟和睦该有多好,却忘了百姓和史册里的:最不该有人情的就是帝王家。
这韩芳走在前面引路,一句未曾多言,也不曾向后多瞟一眼,知道杨宸一身乏累,这年纪明明已经大了却还是健步如飞。
宫里的规矩: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的不,不该看的不看。即使守在这里五年了,这位年老宦官一刻都未敢忘记过。
“本王沐浴更衣后先睡一会儿,若有人来访,一概不见。再派人去和大人那里一声,本王今夜要去一趟巡守衙门”
杨宸径直走进名为“听云轩”的院子,和长安如出一辙的王府,他们可是从就转得不耐烦的。如今走进却是格外的不同。
“诺!”韩芳面色沉静,重重一诺。随即,双手一挥,让几位候在门外的女婢进去伺候杨宸沐浴。
这边,和珅刚刚回到巡守衙门坐在“明镜高悬”的匾下,喜笑颜开,甚至如今南诏围城,他根本就不曾慌乱,根本不信有萧纲在这里诏蛮子真的能破了此城。他甚至怀疑,这萧纲有诱敌深入之嫌,毕竟当初的楚王百战之军里都能立足的人,不至于如此废拉不堪让一个女子弄得颜面尽丧。
但这多事之地,武将的话比文官还是要有分量几分。悍匪山下,谁拳头硬就听谁的,阳明城巡守,可是管着两州四关的第一文官,居然被萧纲个四品武将给气到。和珅每每想来此处,就火气四溢。
从听闻皇子就藩,到派人去查一查这位七皇子的底细,心思总比别人要多一窍的和大人总感觉子的疏远,对皇子来就不一定是真的坏事。若是真的不喜,大可打去做个太平王爷就是,怎么会派到簇来领军做塞王。
毕竟下四卫就这定南一卫尚无藩王,可长乐宫里还有一位颇得陛下疼爱的九皇子。
杨宸沐浴之后,躺在那用理关巨木雕成的湘竹软塌之上,浮想联翩。四目之下和记忆里长安城的楚王府这就如出一辙,睡椅,床铺,书桌,柜子的位置都一模一样。
除了那扇屏风,毕竟长安城里那扇屏风是杨泰亲手所绘,甚至瞧都不让他们瞧上一眼。
这有一柄剑?……
这有一柄剑?
杨宸走进过去,这是长雷剑,广武帝开国以后很少亲自领兵,杨泰第一次随邓彦大将军出征用的就是这柄长雷剑。同样是十五岁的楚王,杨泰已经开始领兵征战,平定下,立下泼的军功,而杨宸若不是这次南境四夷进犯,西南不稳,不知还要到何时才能封王就藩。
这一路南下,他心里早早地就明白自己这次的目的,无功无过才是上佳。若第一次领兵就被破了王城,他定然是再无出头之日。若第一次领兵就破敌捣敌巢穴,众臣定然会认为杨宸这几年是在韬光养,刻意藏拙,必有野心。
“当年皇叔曾言:书中兵事,不及真刀真枪的万分之一”
杨宸明白,也听过纸上谈兵的典故。所以这一次,他要好好地看看沙场到底是怎样的凶险。
少时就立志像杨泰一样出征塞外,做下皆知的大英雄的杨宸,拿起了长雷剑,长雷出鞘,寒光凛冽地照在了杨宸的双目之上。
屋里的女婢们永远也会记得接下来这一幕:
杨宸将长雷拔出之后,一剑向那屏风砍去,嘴里怒吼着:“忍?”
一剑过去,屏风立下被砍成两截。
杨宸不知,这屏风是永文帝亲自为杨泰准备的,上面留白之语乃是:“勿作他想,太平一世”
而这时长安城里那座从永文二年封禁至今的楚王府听云轩内,一幅楚王当年亲手所绘的仕女图,正铺满了尘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