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小时之后,饺子也包好了。贺扬说:“时间才十二点半,距离三点半的倒计时还有三个小时。我们赢了。”
陈笛接了两锅水,在两个燃气灶上烧,准备分别煮两种馅的饺子,就可以同时端上桌了。贺扬忽然想起来一个问题:“家里有蒜么?我吃肉馅饺子想汁子里放点蒜。你们南方人不吃蒜,是吧?”
陈笛说:“蒜有的,我不出门时也能吃点蒜的。不过我怎么就是南方人了?”
贺扬:“你十七岁就来上海上大学吧?二十年了,还不算?你说话都是南方口音。”
陈笛:“有么?”
贺扬:“当然。我五月见你的那次,你开口说话,我都觉得你说的不是普通话。”
陈笛:“瞎说,不是普通话是什么话?在我单位里我的普通话最标准。”不过她想,可能的确是在上海待的久,加上6绍晖又是绍兴人,多少带点南方味道吧。但是她也不服气贺扬:“你说的才不是普通话。京腔京味的,你说的那才是北京话欸。”
“你也瞎说,我说的哪是北京话,我又不是胡同出来的。我这是普通话。”贺扬还把最后几个字加了重音,拉长了调值。
三个人笑了。贺扬又故意问越越:“你是哪里的人?”
越越说:“奶奶说我是绍兴人,外公说我是湖城人。我也不知道是哪里人。”
贺扬说:“嗯,我看,你就是上海人,上海生,上海长,说着上海普通话的小丫头。”
陈笛故意找茬:“是小姑娘,上海话不说小丫头。”
“那!越越是上海小姑娘,妈妈就是湖城小丫头。”贺扬说。
“谁是小丫头。我多大了。”陈笛反驳。
贺扬说:“在我面前你就是小丫头,反正年龄你永远大不过我。还有你,那个胆小鬼样,还不如越越勇敢。”
“喂喂!”陈笛急了,“你这人怎么还找后账,专挑别人软肋踢。”
“好好,不提了,不提了。”贺扬说:“你快把蒜给我,我来捣蒜泥。”
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两种馅料,两种味道,一样鲜美,一样可口。贺扬吃了很多,一边吃一边感叹:“我有一年多没有吃过这种自家包的手工水饺了。这,这是市冻水饺比不了的,就算是饺子馆也不一样,饺子的好吃不光是味道,还在于亲自动手包,一家人,包着饺子,聊着天,斗着嘴,那种感觉,才叫人间烟火气……”
陈笛心想,这人说着话还偷换概念,把这里当自己家了,可真一点不见外。可她又想起贺扬说去年圣诞节离婚后,过年去岳父母家拜了年,放下东西就走了,饭也没有吃。那么可不是他这一年多,连在家里吃自己包的饺子这种简单的愿望都满足不了么?陈笛看着贺扬脸上那种因饺子而生的真实不虚的满足感,心隐隐地揪了一下。
吃完饺子,陈笛洗碗,贺扬把没有煮完的饺子分别用保鲜盒装好,放进冰箱。陈笛从厨房出来,泡了一壶红茶,叫贺扬坐下来喝点茶,歇一会儿,忙了几个小时了。
贺扬说:“我不累。能有个机会和你们一起包饺子,我是真高兴。”
陈笛笑笑不说话。陈笛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但不敢轻易接话。总不能说以后有空常来吧。
但贺扬又说:“以后有空,我再来看你们,叨扰你们。不过,你们有空也得去BJ玩玩,让我招待招待你们。”
陈笛还是笑笑没有说话,贺扬又问越越:“小姑娘,舅舅请你和妈妈去BJ玩,好不好?”
越越点头。贺扬又说:“那咱们可说好了。以后放假你们一定来BJ。现在BJ又开了好多新的项目和景点,你想去哪个都没有问题,舅舅开车带你去,特别方便。”说完他又轻轻拍了一下陈笛:“好不好?”
陈笛无奈,只能说好。
“那就说定了,绝对不许食言,不许放我鸽子。”贺扬认真地强调。
三点二十,贺扬起身告辞。陈笛叫越越一起去送贺扬。越越赶紧换鞋。在小区门口告别。贺扬钻进车子的时候,还说,别忘了我们的约定,又对着越越做了一个手放在耳朵边打电话的动作。车子动,三人都挥手做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