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新中国成立以后 > 三亚洲最大电影厂的红色改造(第5页)

三亚洲最大电影厂的红色改造(第5页)

“满映”出品的杂志

为更好地宣传自己,“教化国民”,他们在拍摄技巧上摈弃生硬直白的政治化说教、倾向本土化取材、起用中国人的策略,让“满映”所拍的电影渐渐产生了一定影响力。1

942年,“满映”出品的影片中,有两部是非常具有娱乐色彩的故事片,因为“并不直接地传达日本战时宣传的价值观,反而获得一定的间接效果。”#pageNote#20一部名为《迎春花》,一部名为《皆大欢喜》。《迎春花》由李香兰主演,讲述一个中国女人、一个日本女人和一个日本男人的三角恋。《皆大欢喜》是喜剧片,由中国人王心斋做编剧和导演。随后,一批本土化电影诞生,如《燕青与李师师》《胭脂》《龙争虎斗》,均产生了较大反响。

诚然,所谓摒弃“政治化”,是甘粕正彦从精神上奴役东北人民、推行殖民文化的一种更为隐蔽的手段。

正当打造“电影帝国”梦想的甘粕正彦准备继续他的电影辉煌的时候,美国人在日本本土投下了两颗不仅摧毁了日本人肉体同时也摧毁了他们精神的原子弹,一个狂徒的电影之路也走到了终点。

雨,一直下。从7月开始,老百姓就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感叹:天漏了!进入8月,仍然阴雨连绵,时间久了,天气渐转深凉,竟然有了几分秋意。

这雨下在1945年的中国东北,让已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多年的日本人一丝丝地累积着恐慌,让躲在“皇宫”的溥仪及其“皇亲贵胄”们有着越来越多的煎熬,但对于民间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仿佛有了某些期盼。

此时的甘粕正彦心中有些五味杂陈。他

与日本军方交往甚密,多种信息早已经向他袭来,日本人感到越来越不妙了。1945年8月8日晚间,甘粕正彦听到了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但他一声不吭,面无表情。8月9日,在距离“新京”100多公里的四平市,一声巨响震惊了日本军队,苏联人的飞机从他们头顶飞过,投下了第一颗炸弹。

此时的甘粕正彦正在“新京”指挥他的随从,把一应物品从大和旅馆搬到“满映”,他要住在理事长办公室。他没有恐慌,也不想撤离,在内心深处,早已经有了打算。

苏军对长春的进攻是从8月11日开始的。在今天的东大桥附近,苏联空军扔下了两颗炸弹。几乎就在同时,“满映”的所有日籍员工接到通知,携带他们的家属,携带手中的武器,全部到厂内集中。大家不知道甘粕正彦要干什么,有的猜测要上战场,与苏联人杀个你死我活,有的猜测要让他们集体自杀殉国。

看着铁青着脸的甘粕正彦,几个“满映”的高层预感他要行极端之举,便派大谷隆、赤川孝一等几个人陪在甘粕正彦的身边,以防不测。8月12日,几个人趁甘粕正彦不备,把他的枪支和弹药全部拿走。

8月15日,对于甘粕正彦来说,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他面色凝重地和“满映”的同事一起站在收音机旁收听了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由于已

经决定了自己接受这场战争失败的方式,甘粕反而很“平静”。在做了一番准备之后,第二天下午,甘粕正彦令人把来自日本的职员召集到办公楼二楼一个比较大的房间,告诉大家,事情已经无可挽回,而他是武士,武士就要死在战场上,他会永远忠于天皇,准备自杀殉国。

8月17日,是甘粕正彦确定的发放遣散费的日子,大家排好队,陆陆续续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满映”最后的待遇。日本职员每人一律5000元,而中国职员则按照工作的年限,每人300元到3000元不等。

8月19日,酒会后的甘粕正彦忽然非常想念他的妹妹星子夫人,便安排车辆专程到市内的妹妹家做客。而就在这一天的黄昏时分,苏联红军空降兵正式进入长春,苏军长春卫戍司令部随后成立。从市内回到“满映”大楼的甘粕正彦已经笃定了自己的选择。但此时,为防止他采取非常之举,甘粕正彦身边昼夜都有人守着。

一觉醒来,已是1945年8月20日清晨。甘粕正彦环顾左右,乘守卫他的警卫人员一时不备,飞速地取出已经准备很久的氰化钾服下。声音惊动了警卫。不久,冲进房间的日本导演内田吐梦往甘粕正彦的嘴里塞盐,试图挽救他的生命,然而,终归徒劳。6时5分,甘粕正彦在自己的办公室停止了呼吸。

内田吐梦站

直身体,向办公室的一块黑板看去,那上面写着:“一场豪赌,血本无归,一无所有。”

1945年8月20日清晨,甘粕正彦服下了白色粉面,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以这样悲惨的方式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三)保卫人民的电影厂

张辛实接手东北电影公司后,首先考虑的是大家今后的生存问题。此时的张辛实其实并不在意“总经理”一类的头衔,他只是觉得在国家大动荡之时,他应该挺身而出,尽力做些什么,这就像毛泽东在七律《忆重庆谈判》中所表达的一样:“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1945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纪念日,张辛实觉得应该借此恢复电影厂的话剧演出。他调动厂内演员,赶排话剧《阿Q正传》。

话剧排演完成后,张辛实等人选择在位于当时吉野町的长春纪念公会堂上演。公会堂的位置在今天长春市长江路与东三条街交会处西北角,是当年日本人为了纪念日本大正天皇执政十周年而修建的。

事实证明,张辛实的选择是正确的。话剧《阿Q正传》获得了成功,人们冒着深秋的清冷,踩着层层落叶,从四面八方赶来,上座率持续走高。这激励着刚刚建立的东北电影公司的职员,大家积极投入进来,又排演了话剧《葛嫩娘殉国》和《太平天国》等。原“满映”的著名演

员浦克、李映、江浩等参加了演出。

有了收入,大家看到了希望,心也安稳下来。

转眼,话剧演出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天。1945年11月10日,张辛实和江浩等人正在公会堂的后台忙碌,赵东黎来了,带来了两个穿着灰色军装的人。江浩脱口而出:田方先生!

能一眼认出田方是因为江浩没少看他的电影,《壮志凌云》《黄海大盗》都曾是江浩喜爱的影片。经赵东黎介绍,另一位叫许珂,曾经是上海的电影美工师。田方和许珂都是从延安来到长春的。张辛实立即对他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田方和许珂向他说明了来意,他们受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委派,准备接收“满映”的器材,希望张辛实能带着他们入厂,与各方面群众广泛接触,了解相关情况。

“刘健民同志已经去组建部队,以后,领导东影的工作就交给田方同志了,你们一定要配合好。”赵东黎对张辛实说。

“我们现在不断搞一些演出,主要是一些话剧和短剧,真正领导生产电影,我们并不在行,正希望解放区的同志来呢,你们是延安的老干部,又是专门做电影工作的,你们来了,我们就知道怎么办了!”张辛实握着田方的手,激动地说。

“谢谢你,张先生!到厂后,你可以对外说,我们是来东影找工作的。”田方说。

为了不引起大家的注意,张辛实领着田方和许

珂到街上买了两套便装,换下了灰军装。田方是一身长袍,许珂则穿上了一件皮夹克。

一路上,田方和许珂告诉张辛实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火热生活,以及准备建立一个新国家的风发意气。

为了方便工作,张辛实安排田方和许珂住进了“小白楼”。

很快,田方和许珂就进入了东北电影公司。在张辛实的帮助下,他们首先看了设施设备、电影器材,然后,或个人或小群体,开始了与广大群众的秘密接触。谦虚、朴素、热情的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田方还把从延安带来的《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送给大家。“一切都让人感到既新鲜又振奋,在我们这些人眼前,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张辛实后来回忆说。

然而就在这时,从苏联红军方面传出的一条信息不断蔓延:苏军即将从长春撤离。

根据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苏军在日本投降后3个星期内即应该开始撤退,3个月就要撤退完成。

为了顺利接收东北,蒋介石任命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为外交特派员,于1945年10月12日奉命北上长春,接洽相关事宜。

国民党方面的骨干活跃起来了,因为此时蒋经国等人正在与苏军上层紧密接触,人们觉得国民党在苏联人撤走后管控整个东北已经是不

争的事实。国民党的骨干当然不认可东北电影公司的成立,而是琢磨着怎么样尽快把“满映”令人眼红的家底全盘接收过来。

其实,早在东北电影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受国民党掌握的长春警察局七分局就在电影厂派驻了一个警察小分队,以保护电影厂安全为名,行监视电影厂活动之实。当时,为了保证众人的安全,刘健民和赵东黎曾经专门给张辛实和江浩发了手枪,以备不测。此时,被张辛实等人撵走的姜学潜正在国民党长春党部积极活动,周晓波则频繁出没于国民党的东北行营。

一张大网悄悄向张辛实等人的头上罩了下来。

1945年11月末,田方和许珂接到中共长春市委的通知,要召开一个紧急的会议。会上,市委的负责同志告诉田方和许珂,按照上级组织的部署,长春要让给国民党接管,部队要撤到郊外,但市委机关和群众团体不撤退,田方和许珂照常到东北电影公司上班,有什么情况随时汇报。

令田方和许珂没有想到的是,1945年11月30日,数名警察突然出现在东北电影公司办公大楼中,不容分说地带走了张辛实、王启民、江浩、马守清、于彦夫、卢广铨、阎德奎以及日本技术人员仁保芳男。此时,许珂刚走进电影厂的大门,也立即被几个警察扣押,并被带到了第七分局。

住在“小白楼”的田方

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市内,才躲过了一劫。而被逮捕的许珂反复告诉警察,他曾经是在上海从事电影工作的美工师,来长春是找工作的。张辛实等人也给许珂证明,又由于许珂一口南方话,警察信以为真,当天就把他释放了。

张辛实则质问第七分局的负责人为什么逮捕他。那位负责人说:你们协助共产党,盗卖了电影厂的机器,犯了法。

张辛实问:我们盗卖了什么机器?

负责人回答说:放在湖西会馆的一组放映机不见了,有人报告是你们偷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