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新中国成立以后 > 三亚洲最大电影厂的红色改造(第6页)

三亚洲最大电影厂的红色改造(第6页)

张辛实反问:因为那组放映机放在湖西会馆,非常时期,我们怕丢失,拆回来放到电影厂的放映科了,怎么能是我们盗卖?你们现在去放映科就可以找到。

那位负责人听罢,留下一句“有人证明,证据确凿,你们就等着判刑吧”,就扬长而去。

那个负责人说的“有人证明”的“有人”其实就是指东北电影公司里面的国民党骨干周晓波,只是此时的张辛实等人还不知晓。

巧合的是,监狱的一名刘姓看守,此前想把自己的妹妹刘世秀送进东北电影公司工作,所以与张辛实相识。张辛实偷偷托他打探将要怎么处理这些被捕的人。刘姓看守到楼上偷看了案卷,那上面写着:张辛实等人是共产党的助手,犯人带到后,就地枪决,仁保芳男则施行假枪毙,以示教育。

张辛实等人感到事态严

重,又托刘姓看守向外传信,想办法找到赵东黎,设法营救。

时间就是生命。就在张辛实等人被捕的同时,田方已经向中共长春市委的负责同志做了汇报。此时的赵东黎已经获知了消息,准备找苏军长春卫戍司令部。

通过苏联军方施压,张辛实等八人在被捕七天后,终于被释放出来。

由于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已经开始外撤,12月初,田方和许珂也随军离开长春,到外围部队待命。他们要等苏联军队撤出来,再正式攻进来重新占领长春。没想到苏联红军的撤军计划却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田方回本溪向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汇报此段工作,商量下一步计划;许珂则转移去了吉林市,留在中共吉林市委工作。

深感斗争越来越复杂的张辛实获得自由后,立即商讨下一步对策。一方面,按中共长春市委的指示,江浩、于彦夫和卢广铨被派往吉林市,任务是筹建东北电影公司驻吉林办事处,因为此时的吉林市是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建好办事处后,可以把东北电影公司的重要电影器材转移过来。

另一方面,张辛实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撤出了长春,安全无法保证,还要依靠苏联红军的力量,否则厂内国民党以周晓波为代表的骨干想抬出姜学潜接收东北电影公司做负责人的计划就有可能得

逞。在张辛实的带领下,东北电影公司的几个核心人员再一次同苏联红军的文化处取得联系,深入商量后确定,把东北电影公司交由苏军管理。“……在1945年12月中旬,在东北电影公司挂上苏联影片输出输入公司的牌子,苏军任命苏联人郭惜真为苏联影片输出输入公司的经理兼任东北电影公司总经理,张辛实、王启民为副总经理,并为张辛实、王启民发了任命证书。这样国民党的势力就不敢再来厂里扰乱。”#pageNote#21

为安全起见,东北电影公司职员每人都佩戴“东影”和“苏联影片输出输入公司”两枚证章,苏军还派来一个班的士兵入厂警卫。

如此惊心动魄的斗争,就像金代元好问《台山杂咏》中所表达的那样:“湍溪已作风雷恶。”而在顽强的斗争之后,大自然则呈现出“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的意境。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张辛实又开始忙碌起来,他带领大家排演话剧,还恢复了新闻纪录影片拍摄。1946年1月22日,正值深冬,一架飞机降落在长春大房身机场,宋美龄从舱门走出,呼吸到了她有生以来的第一口东北寒冷的气息。

而此时,欢迎人群中摆弄着摄影机的,就是东北电影公司的员工。他们以“蒋夫人访问长春”为题目,把宋美龄在长春的活动剪辑成纪录影片,编入《东北电影新闻》。

与此同时,张辛实等人与苏联方面紧密合作,把《两个小姑娘》《伏尔加,伏尔加》《快乐的人们》等苏联原版电影加印中文字幕放映,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在忙碌中,张辛实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快些回来,田方、许珂等人快些回来。

今天的人们生活是如此祥和。夜幕降临,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的长影集团建筑群,华灯初上。东侧,长影步行街人来人往,窗明几净的一家大型书店,向来往的人们散发着书香;南侧,长影音乐厅的门墙气派而庄严,里面正在上演交响音乐会;西侧,长影电影院巨大的LED显示屏正在滚动播放着新片介绍,青年男女纷纷进入由过去摄影棚改造而成的影厅,观看赏心悦目的电影;北侧,巨大的毛泽东主席像高耸站立,后面“长影旧址博物馆”几个字凝重地镶嵌在当年“满映”的办公大楼上……人们幸福而祥和地生活在这座城市,感受着电影文化的无穷魅力。

然而,今天的很多人并不知道,1946年4月,整个长春枪声大作,无数子弹经过了这座电影厂的上空,它的命运令人心头骤紧。

1946年3月的一天,两个穿着中式长袍的人同一个西装革履打扮的人走进了一家专供赶车老板子住的骡马店。骡马店位于长春市和吉林市中间的饮马河与

一条土路的交会处。三个人清楚,苏联军队马上就要从长春撤走了,他们要趁着无人注意潜入长春。

这个骡马店与长春至少有40公里的距离。饮马河就是今天石头口门水库所在的河流,蜿蜒北去后,在农安县境内注入松花江。

骡马店以东,直至吉林市,是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人民军队——东北民主联军控制的区域,以西,则被国民党军队控制。骡马店所在之处是双方的真空地带,虽无人控制,却是双方便衣活动频繁之处。

1946年2月,经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委派,田方(中)、许珂(右二)、钱筱璋(左二)化装前往长春

那三个人不是别人,一个叫田方,一个叫许珂,一个叫钱筱璋。他们都是从延安来到东北的,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接收“满映”。

此前,田方和许珂已经进过一次长春,与张辛实等就接收“满映”一事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后来,由于斗争形势复杂,撤出长春。

1946年2月,在辽宁抚顺,袁牧之、田方、许珂、钱筱璋等人围坐在一起,彻夜分析“满映”的情况,商量下一步的计划。他们是刚刚成立的接管东北电影公司的工作小组成员,组长是袁牧之。

袁牧之建议,此时“满映”没有我方的直接领导,是一个真空期,可能会有意外,应该安排人进去找机会把重要器材运出来。

宣传部部长凯

丰接受了袁牧之的意见。凯丰为防止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撤出长春后,“满映”在瞬息万变的斗争形势下被国民党接管,他决定派田方、许珂和钱筱璋再次秘密进入长春,保护电影厂资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一部分重要的器材运往吉林市。因此田方等三人从抚顺出发,绕道梅河口、磐石,然后从双阳向长春进发。

田方装扮的是大掌柜,钱筱璋是店员模样,许珂则尽量在穿着上向知识分子靠拢。

按照事先的约定,许珂第一天进城,田方和钱筱璋第二天再进,以免受到怀疑。许珂按预定时间与地下关系见面并由他们护送进城后,田方和钱筱璋第二天黄昏却没有在约定的地点等到与他们接洽的人。无奈,二人只好返身住回骡马店。

“你们是八路那边来的同志吧?请在这里歇吧!”让田方和钱筱璋大吃一惊的是,店老板竟然识破了他们的身份,把他们让到了东屋自己的房间。田方他们哪敢贸然承认自己的身份,一边敷衍着店老板说他认错人了,一边到西屋有大土炕的客房去。

这一夜十分煎熬,田方好赖还睡了一会儿,钱筱璋干脆就没有合眼。他们焦急地盼着第二天快点儿到来,盼着尽快接上头,好赶到城里去。

天刚亮,田方和钱筱璋就跑到大路边上去等。“这时,有一个农民打扮的年轻人从远处向我们身边走过来,走

到面前时亲切地说:‘同志!你们应该赶快离开这个地区,这里是不能久留的。昨天晚上见你们住在这里,知道是自己人,怕发生意外,在这里为你们警戒了一夜,现在我要走了,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这里。’原来他是我军的便衣侦察员。”#pageNote#22进不了长春的田方和钱筱璋,打听到东北民主联军正在吉林市积极备战,待苏联军队撤离长春后,即赴长春攻打国民党收编的“铁石”部队(收编后改为“国民党东北保安第二总队”),解放长春。于是转而向东,赶到吉林市,与东北民主联军会合,以便同部队一齐攻进长春。后来,许珂也从长春撤离来到了吉林市。

原来,先于田方和钱筱璋进入长春的许珂,秘密地进入了东北电影公司,找到了张辛实,告诉他中共中央东北局已经有明确指示,鉴于长春城内的复杂形势,为防止敌人破坏,可以把一部分重要的器材运往吉林市。张辛实立即行动起来。然而他们发现,此时国民党已经在各交通要道设置了哨卡,想运走设备难比登天。而此时苏联军队撤离在即,长春马上就会变成国民党的天下,情况紧急,许珂只在长春待了一天,便被地下党护送出城。

在吉林市,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确凿的消息:苏军将于1946年4月14日中午撤离完成。他们跃跃欲试,准备杀入长春,夺下电影厂。

1

946年4月14日中午时分,随着苏联军队最后一个士兵的双脚走出长春的城门,按事先约定,国民党军队迅速接掌了整座城市。

然而,仅仅过了两个小时,西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枪声骤然响起。虽然这枪声在城市中心听起来还不算密集,似乎还有一段距离,但国民党军队心里清楚,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早在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已经做好了大会战的部署。东北民主联军属下的吉辽军区由周保中任司令,林枫任政委,形成三路纵队,只待苏军撤出长春,立即实施城市外围的清剿。

清剿并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三路纵队按事先约定,在4月15日凌晨3时准时发起总攻。其中,西南纵队负责夺取“满映”。

总攻发起之前,西南纵队司令员杨国夫和政委刘其仁接到总部命令,在战斗过程中,要不惜牺牲,务必保证“满映”的厂房和设备完好无损,绝不能用炮火攻击。

4月15日凌晨2时左右,张辛实房间的电话铃突然响起。张辛实一骨碌爬起来,抄起电话,电话交换员鲁涤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经理,方才有一块云彩把月亮遮住了,这云彩过去月亮出来的时候,八路军摸到咱厂前沿来了。”#pageNote#23张辛实仗着胆子从屋子走出来到外面一看,在这里站岗的国民党警察小分队已经被四起的枪声吓跑了,但鲁涤所说的

八路军还没有踪迹。张辛实又抽身回来,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从凌晨3时左右开始,电影厂周边枪声大作,张辛实感觉似乎有无数的子弹正在经过自己房间的上空。

电影厂所在的洪熙街已经被民主联军掌握,离电影厂仅有数百米了。但有一小部分国民党的部队凭借“满映”高大的摄影棚的隐蔽,还在这里负隅顽抗。为了不使电影厂的设施设备受损,西南纵队派出几支队伍迂回包抄,巧妙地逼退了敌人。

4月16日,天刚渐亮,电影厂周边的枪声越来越小了。张辛实来到院中站定,凭感觉,八路军的整个部队已经从电影厂打过去了。这时一个民主联军的侦察员跑了进来,问张辛实看没看到国民党。张辛实说没有。不久,侦察员领着几个人又回来了。张辛实一问,原来是杨国夫到了。这时,张辛实才注意到,电影厂的主楼顶已经插上了红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