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长“从善如流”,很快就将问题与“参考答案”“对号入座”了,分期分批地召集了上次提问的村民到会议室进行破解办法的“试水”。
由于王会长采用委员会成员的意见方法得当,加上之前研讨的解决方案妥善而成熟,文件上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很快,调解委员会就拿出了经过广大村民们普遍认可的具体楼盘分配的破解方案:
一是明确享受分房人的身份:所有的楼盘凡是有本村户口的人才能享受按5o平米人进行分房;凡是出嫁的或上大学户口转出去的,便不再享受这种待遇。
二是明确分房的办法:一楼全部改成单人间,专心供老人来住,一人一间。凡是自愿跟子女住在一起的,不另外补贴;其他的住户按人头分房。比如说:两人就是两房两厅;三人就是三房两厅,因为客厅和饭厅两厅都是固定不变的。一家四人就是两套两房两厅;五人就是一套两房两厅、一套三房两厅。而之前设计的就是两房两厅和三房两厅都是每层楼对应着的,也就是说,有多少两房两厅,就有多少三房两厅,从而确保一户如果是人口多的,虽然可能会住两套房,但这两套房基本上也是连着的。
三是明确调解的办法:凡是有人口变动的住户,须及时主动地向调解委员会提出增或减房的申请。凡是不及时提出申请的,标准占房的,头一个月按5o元天房进行收费处理;第二个月按1oo元天房进行收费处理。类推。增加了人(小孩子年龄须满4周岁,能够独立分房睡觉)未及时提出申请的,不予以安排也不予以补贴;提出申请但未能及时安排的,给予5o元天人进行补贴。特殊情况实报实销。
四是明确非本村户口人员入住的办法:凡是本村出嫁的女孩子或考取大学等原因落户其他地方的本村年轻人,回村一律享受免费入住共同客房的待遇;凡是本村住户的来访亲朋好友,可以享受一间天的免费住房待遇,标准的可按5o元晚间进行收费。
就在王会长准备拿着编辑好的最终文件上报到村委会时,一个村民边叫喊着边跑过来,好像有什么不好的大事生了一样。
原来这个村民因为住房的下水道出了问题外请了所谓的水电维修师傅,结果下水道修好了,龙水头却损坏了。为此双方相互推诿,各不相让,一直闹到后勤部。
这又是新情况啊!不过,王会长看到没多少钱,就“自作主张”地替提问的村民把新龙水头的钱给垫了,要求水电师傅继续维修。
这事虽然了了,但王会长觉得村里要不有这么一个专业的维修组织,村民也不至于跑到外面去请人来维修了,弄不好还闹出许多矛盾来。于是直接打电话给强,把刚才生的情况汇报了一遍后,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哇!我们的方案就是要在实践去完善的,而且我个人是非常赞同你提出的这些观点的。这样,你把这一点加上去,凡是下阶段要约谈的村民,你都把这个观点抛给他们,看他们的反应如何?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那么我们就正式成立这样的一个组织,隶属于后勤部,以便调配。”强对王会长的补充意见大加赞赏,但也提出了落实的思路。
“强总,关于是土葬还是火葬的事,我觉得不要急着推广,以免引起群愤。因为从上次开会的现场来看,许多的老人还没有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我觉得这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同时还要出台一些配套的奖励措施加以引导才行。”王会长突然又想起了村妇女主任王阿姨的那个问题,其实自己也是为此想了好久才有了这样的想法的,于是脱口而出。
“王龙水,你这个会长果然没让我失望啊。跟村民们做工作,就是要特别注重方法的,道理讲通了,讲透了,他们的思想通了,能够接受了,那一下子就ok了。你刚才说的很有道理,我很想听听你所说的讲励措施是什么样的。”强虽然早就已经成了滨江村的“掌舵人”了,但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架式,说话轻言细语的,让人觉得很容易掏心窝子。
“我的想法可能还不是很成熟,但我还是想说出来,看强总怎么决定吧。我是这样想的:除了宣传火葬的好处外,还要村里拿出实际的动作。我觉得村里应该先在村里选一块地皮,作为以后所有老掉的人和现在准备迁过去的人的共用墓地。墓地把基本的主体全部建好,再有老掉的人要用就直接拎骨灰盒进来就行了。我的奖励措施就是,凡是愿意火化安葬在共用墓地的,奖一千元;凡是继续搞土葬的,不但没有奖励,还在占用土地的问题上较较真,也就是说谁搞土葬占用的土地,村里就扣他家的原来分配的田地相等的份额。这样一奖一扣,一加一减,经济账村民们肯定会自己掂量着一清二楚的。”王会长原本就想找个机会跟强总“商量”“商量”的,这会儿正好来个“趁热打铁”。
“王会长,我觉得你的这个想法还是比较可行的。做工作有许多方法,条条道路通北京,但究竟选哪一条路是事半功倍的最佳捷径呢?还是那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觉得你在选择工作方法上能够很好地结合我们滨江村的实际情况,这一点说明你几年工作下来已经跟我们滨江村有机地融为一体了,不错不错,值得表扬啊,哈哈哈。”强有点“英雄爱才”,这会儿算是变着法子夸着王经理、王会长啊。
王会长的想法得到了强总的充分认可,工作干劲自然也更足了。没过一个星期,就把调解委员会的精神和意见给广大村民们吹个遍,效果出奇地好。
当然,临到动真格的时候,标准住房的员工、村民在退房时难免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但从那次开会提问题到基本上落实住房调节问题,刚好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而被村民们普遍不怎么看好的火葬问题,也在争议声中开启了公用墓地的选址和建造的工作程序。
滨江村关于火葬的推广方法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辅之以积极引导和资金支持,很快就在广大村民中间形成了一种非火葬莫选的势态。
滨江村的这一移风易俗又讲究推广方式的做法,立即得到了乡里、市里相关领导的肯,并6续派员前来观摩和学习。
如果说滨江村能够一举拿下祖祖辈辈们把土葬视为天经地义的“最终归宿”的这一世纪难题,其他的问题就再不是问题,一切的问题似乎就已经“迎刃而解”了,土崩瓦解了,万事大吉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大家都知道,农村人离不开田地。而现在滨江村的致富带头人强提出了让土地流转,由专业人士承包、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方式,来彻底代替分田到户后单干的模式。
这不是完全否定了被誉打开农村改革开放窗口的分田到户的“英明之举”吗?
强的这种做法,是在重温集体时代的大锅饭体制吗?说得严重一点,是在全滨江市乃至在全省率先“倒行逆施”地“开历史的倒车”吗?
毋容置疑,滨江村在强强村长的带领下,由于一直以来选择致富的路线得当,很快就驶入了展的快行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从一个人口少、劳力少的困难小村,一跃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名村。村里有集体经营的强农家乐公司,村民们全部住上了跟城里居民住的一样的高楼大厦,而且村民们的生老病死以及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全病教育都在滨江市乃至全省率先实行了全部的免费。
虽然这些令周围十里八乡的其他村民们羡慕不已的福利待遇和可持续展的模式比起中国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华西村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作为起步较晚的内地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子,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且它比之举世闻名的华西村在条件并不优越的内地似乎更有推广和示范效应!它带给条件相当的周边广大村民们更多的是效仿的力量和价值!
然而,机械化集约模式的美好设计一开始就遭到了市场的冷遇。不管是通过网上还是现场招商,滨江村始终没有得到一家有实力的专业经营公司的青睐。
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开始说起风凉话来:
“中国不是美国,美国人少地多,而中国刚好相反,所以这种模式不适合我们。”
“历史已经证明了‘分田到户’是对的,难道可以改变历史吗?”
。。。。。。
强不为所动,更不甘心“失败”。
眼看着农家乐经营得越成熟,一个靠天吃饭、靠路养人的单一模式慢慢显示出它的“瓶颈”来:一是淡旺季非常明显;二是多年来业绩难有新的突破和起色。
一位村民的一句经典的话,似乎高度概括了这种模式的悲哀: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山过,留下买路财。
万一哪天这二桥封了,或者维修了,村民们又靠什么维持生计呢?或者说若干年后,又冒出个三桥、四桥来,要是没有抢到类似现在的“制高点”,滨江村的可持续展还会像现在这样乐观这样为大家津津乐道吗?
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强作为滨江村的致富带头人,当然得考虑得长远一点。而田地的机械化集约经营便是下一步的重要突破口,而对此进行招商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很快现实就让强等人栽了个大跟头:集约经营招商竟然无人响应!
(二百零五)
强迅召集了村干部和调解委员会的成员们对这次招商失败进行了认真全面地剖析,结果与会者经过广泛的讨论后,得出了这样的基本结论,主要是与滨江村两大劣势有关:一是在内地较偏的位置,集约后运输成本偏高;二是周边一带田地总量不多,才不到一千亩,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我们自己来成立一支这样的专业公司,大家会觉得怎么样呢?”强觉得大家分析得十分在理,但破解才是最主要的。突然脑子里灵光一现,马上计上心来。
“哎,强总这个想法很有突破性,但也很带挑战性。”王会长一听,一阵激动,不住地点着头,半天咬出这么两句都带“性”的“上纲上线”话来。
“我觉得我们大家不要拘泥于一定要在外面找到这样合适的公司来经营不可的思路啊。如果我们自己成立一家这样的公司,购置一些机械设备,培养一些骨干,把我们村的千亩田地当成实验田,成功了就不再局限于本村的田地,而是向外突破,向其他的村进行土地流转的承包经营。而这个市场目前是空白的,但也是无穷大的。一旦做好了,我们又有了新的更大的经济增长点,而被承包的村民们也会乐见其成的。因为我们承包过来后,通过我们自己公司的集约经营,产生的经济效益比以前他们半荒半做的肯定要强,而我们回报给他们的流转费不仅稳定,而且可能差不多接近他们以前的经营水平,有这样的好事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觉得这种理念要通过全体村民的正式大会上吹吹风,让一些有基础的生产能手勇跃报名,然后送到哪所农业大学去培训培训,然后再回来上岗就算是新时代的农民了,他们要用新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科田的理念来经营这些田地。当然,光会干活是不够的,他们还要更多地去考虑种什么东西,如何把自己的种植产品推销出去,是通过网络还是通过直接向各大市低价供货,都是他们要通盘考虑的。这可能比我们经营农家乐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所以前期我们村肯定会投入很多的,回报可能不成比例的。一旦他们走上了正轨,将会爆出惊人的能量!也许,若干年以前,我们滨江村的主营业的绝大部分要来自他们的贡献!”强的思想“火花迸”,讲出来的话也滔滔不绝,而且越讲越起劲,最后居然站了起来,还手舞足蹈的。
强的精彩演讲马上博得了与会者们的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