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三七小说网>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电子书 > 关于谁(第1页)

关于谁(第1页)

要搞清楚你的电影讲的是什么,下一步就是搞清它讲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以前,我那智慧的老爹常常这样说:“给我讲个故事,讲的是这样一个人,他……”

因为有了这个概念,所以后来每次我听到编剧推销他们的电影创意时,多多少少都更希望他们能讲一个这样的版本:“这个剧本讲的是这样一个人,他……”

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跟所有传递观念的方式一样,这个“他”就是我们代入的对象。不管是一部史诗大片,还是汰渍洗衣粉的广告,作为观众,我们都会把自己投射到这个“他”的身上。“他”就是一个能让我们产生认同感的人——甚至不用非得是一个“人”。为什么吉祥物、代言人(比如“盒中杰克”#pageNote#0广告里的杰克)或任何会说话的公司标志,都能把我们拉进他们所售商品的“故事”里去呢?这是因为当有一个人站在那里代替我们去感受的时候,概念的传达会更容易实现。不管我们正在看的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劳伦斯正在想办法从陆路攻打阿卡巴),还是在看泰诺广告(一个家务繁忙的妈妈在想自己的头痛什么时候才能减轻),这背后让我们能够代入故事的原则其实是一样的。

作为一个心怀伟大创意的编剧,创作角色这项工作是很独特的,你创造的角色要能吸引观众进入我们故事中的世界。他不仅要让

目标市场的观众产生共鸣,还要为故事的目标和需求服务。从一句话故事开始,就得有一个能让人产生强烈认同感的角色钩住我们。这就是为什么好的一句话故事总会使用一些形容词:一个谨小慎微的老师,一个患有旷野恐惧症的速记员,一个胆小懦弱的银行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描述反派:一个保护欲过剩的警察,一个狂妄自大的恐怖分子,或者一个嗜杀成性的面包师。所以我们要给“完美”一句话故事的必备条件再加上几条,好让它更吸引人:

>一个描述主角的形容词

>一个描述坏人的形容词,以及……

>一个吸引人的、能让人产生共鸣的目标

这样简略地描画一下主角和反派的形象,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故事里都包含了什么,更容易理解,更感兴趣,从而愿意继续听这个故事。但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以上这些呢?怎样才能在满足剧情需求的基础上创作出“合适”的角色,让剧本更好卖呢?

关于谁?

WhoIsThisAbout

每一部电影,哪怕是《低俗小说》(PulpFi,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或《罪与错》(CrimesandMisdemeanors,伍迪·艾伦主演)这样的群像电影,也都必须有一个主角。一部电影一定是关于某一个人的,必须要有一个或两个主要人物

,能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对他们产生认同感,并站在他们一边——而且这个人还要能承载影片的主题。

创造一个这样的主角或把(群像电影中的)主角从群像中凸显出来,虽然这很重要,但主角往往并不是我们创作时最先想到的东西,我们在构思电影创意时也不是用这种方法。虽然我不想承认,但我写剧本的时候,很少会一开始脑子里就有个主角。更多的情况是先有一个创意,如果这个创意里正好包含了主角,那就是撞大运了。不过各人有各人的路子,这只是我的方法而已。但我的确认为“谁”要为“讲的是什么”服务,而不是反过来。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很棒的创意,能吸引别人,钩住别人,但还没想好它是关于“谁”的,那么,是时候来给这个创意设定一些合理的角色了,尤其是主角。

一切都是为了让“讲的是什么”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个故事是关于谁的?是什么样的人在主导剧情?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往往就在你的一句话故事里。就说我卖出去的那些剧本吧,很多时候,最初的概念已经给我画好了规划图,我只需要整理清楚就行了。我跟科尔比·卡尔曾把一个喜剧剧本《扑克之夜》(Pht)卖给了迪士尼,它的卖点就是角色——一个怕老婆的丈夫好不容易有机会自己在家过一个周末

,结果玩扑克的时候把房子输给了一个无耻的赌徒。相当于是“老爹版”的《乖仔也疯狂》(RiskyBusiness)。不用我再多说了吧?要想服务好这个概念,我们只需要在主角和反派之间的平衡关系上做文章,并且让老爹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从“怕老婆”到“纯爷们儿”的转变。

我们还有一个喜剧剧本叫《三年级》(ThirdGrade),卖给了环球影业,它的故事前提同样很简单,讲的是一个成年男子必须回去重新念三年级。主角在母校门口的道路上超速驾驶被抓,法官的判决是将他送回三年级,去重新学习礼貌。很简单的概念,对吧?但把谁放在这个情境中最合适呢?把这个惩罚施加在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上能产生最强烈的喜剧冲突?什么样的主角既能把这段旅程走得最为曲折,又能从中得到最深刻的教训呢?有人能答上来吗?没关系,随着创意的推进,这个人的形象会逐渐清晰起来。最需要得到教训的人,一定是一个还没长大的人。他表面上事业有成,即将获得升迁(工作内容是给儿童设计暴力电子游戏,挺讽刺的,是吧?),但实际上他还不懂做人的基本准则。

这个人需要到三年级去回炉重造,但他自己还没意识到。只有通过这一趟旅程,他才能让得到应得的教训。这是个很不错的电影创意

,从故事前提就能想象出海报是什么样:一个穿着阿玛尼西装、拿着手机的成年人,挤在一张小小的课桌后面,四周围了一圈准备揍他的八岁小孩,可能背上还被贴了一张“我欠踹”的纸条。明白了吧?你肯定明白了。但如果想不出一个完美的主角,把某人送回三年级这个噱头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