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这个夜晚,三紫悄然离了碧华楼。
小楼内,灯火通明。
秋溪和秋禾两个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无处下脚。倒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楚王莫名其妙又送来无数东西,直将整个大堂堆得满满当当。
除却两个秋外,这一回屠劲松还另送来两位二等太监,眼下这四个人都在下头忙活。
阿蛮听着下头传来的动静,手指翻开了又一页书,惦记着三紫的查探,心里却想着今日的事。
太子和楚王的关系,真如传闻那般和睦。嫡亲兄弟亲厚本是应该,只这般就容易引有心人妒恨。
太子仁厚亲和,才华横溢,凡事讲究仁政。只是文成武就上,于武道一途并不熟练,也少有表现出军事上的才华。
可楚王就不一样了。
他最遭人诟病之事,除却暴戾不堪的名声外,追究其下,当属天启二十五年无诏出兵。
天启二十五年,剌氐骚扰边境,守军不敌,竟是叫其攻下涂勇关,而后一道长驱直入,南下掠夺。
接连三道急报飞往京都,将满朝文武并那天子惊得瞠目,涂勇关已有七十余年不曾有过这样的败迹。
就在朝中紧锣密鼓择人抗击剌氐时,那头粮草刚备齐,这头却已经听到了战果。
却是十九岁的楚王无诏出兵,亲领千骑直扑剌氐主力,掐准他们志得意满,沾沾自喜之际,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仅仅千骑,吃掉了剌氐三千人。
其余剌氐兵力溃败,被其后追上来的翁志虎将军所拦,全军覆没。
这样的战报传到京都,天子大喜,天子亦大怒。
自来藩王分封,无诏不得出封土。便有守军,也多做仪仗之用,焉能真当士兵使唤?
于某些人的口中,便成了楚王有谋逆之心。
若非朝中有太子嫡系为楚王辩解,并太子直言劝说,想必楚王的下场不会多么好看。
此一战中,楚王吃尽挂落儿,别说什么赏赐,人没事就已是不错。
而后数年,楚王越沉寂,偶尔有听闻,皆是残暴声名,比之从前更上一层楼。
可楚王沉寂,惦记着他的人却有。
譬如阿蛮的主人。
即便天启帝不满,竭力打压,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楚王于领兵一事上是有天赋的。而这,正正弥补了在位太子的不足。
毕竟自剌氐一战后,许多武将对楚王都颇有好感。而以仁治所擅的太子最缺的,便是来自武将的支持。
有楚王在,许多事上太子就有了无形的保障。
这如何能让人心安?
楚王得死。
这便是兰南道之事的根源。
阿蛮头疼地揉着额头,想必太子到来的消息,已早早传了出去。若是他那位主人知道,想必心中又有想法。
他漫无目的又翻开一页书,盯着上头的文字沉默。
近几日,果如阿蛮之前所想,因着太子来到,王府内有了不同的调动。于他们这些人而言,已能敏感捕捉到些许要紧处。